不用道具的拓展游戲(30人的游戲不用道具)
今天分享的周末游戲是有關身體意識、大運動發展等的體育運動游戲。這些動作游戲,會帶給孩子關于自己身體動作的經驗。動作經驗是屬于個人的,也依賴于孩子的技巧和能力的發展。早期的動作經驗對于孩子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形成也有促進作用。
游戲一:千奇百怪地走★適合年齡:2歲+(里面有一些適合更小的寶寶)
★準備材料:無
★游戲過程:
這個是噗噗日常特別喜歡的一個運動游戲。走路屬于最基礎的移動性運動(locomotor movements),其他大運動動作,幾乎都是在走路基礎上的發展,比如奔跑、攀爬、單腳跳、雙腳跳、跳繩等等。
而且,和孩子玩了這個游戲后,才發現,其實我們的日常也可以很有意思,而且,它也不需要任何道具,隨時隨地都可以玩兒,室內戶外都可以。
在幫助孩子發展運動能力時,引導孩子探索不同的運動方式,會有很多樂趣,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更感興趣。這個游戲就是探索走路的不同方法。
①閉著眼睛快走:這個游戲和噗噗玩的時候,我分解了目標,首先我說我們慢慢走;然后我們快快走,體會一下,兩次走路的差異,快走用的時間短,速度快,在同樣的距離內;接下來閉上眼睛,慢慢走;最后,閉上眼睛,快快走。
上面提到分解目標,昨天的文章寫了分解目標對于培養孩子自信的作用,點擊這里:自信┃當孩子說害怕不敢嘗試時
②手腳并用慢走:這個我輸給了噗噗,無論怎么樣,都是她各種爬的最快。
③輕輕走:開心地、沮喪地、悲傷地、害怕地、懶洋洋地、漫不經心地......我和噗噗都特別喜歡這個走路方式,因為加上了情緒。也可以幫助孩子認知各種情緒,是不錯的認知情緒的方式。
④重步走(plod):像大象一樣、像變形金剛一樣......
⑤在不同的天氣中走路:在風中、在齊膝大雪中、在寒冷的冬天早晨、在大霧中、在各種雨中......這個噗噗也喜歡,可能和日常生活聯系緊密。
⑥赤腳走:在沙灘上、草地上、鵝卵石上、炎熱的路面上(想起了小時候)、冷水中。我表演冷水中的時候,把噗噗笑得前仰后合。
⑦變換腳法走:踮著腳尖走、用腳后跟走、用腳外沿走、用腳內側走。因為日常聽的兒歌里,經常有tiptoe tiptoe用腳尖走,所以,這個噗噗也很喜歡。
⑧變換場景走:黑暗中抹黑走、扶著墻或者靠墻走、在懸崖邊走等。
⑨其他:斜著走、滑著走、大步走、小碎步走、跺腳走、膝蓋向外側打開走(這個噗噗還做不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試試)、像士兵一樣走(齊步走、踢腿走等等)
★注意點:
除了上面的方式以外,也可以自己創作。噗噗就創作了一個“重重地拍巴掌,輕輕地走”,這個動作其實還是有難度的,要控制不同的力度,還要協調。
她在玩的過程中,有一次踢到了柜子的棱,想想就疼。但是過后,她發明了“腳疼走路”,用游戲力化解了剛剛帶來的痛苦。其實孩子非常喜歡看起來這么無聊的游戲,因為這是他們在探索身體以及身體可以帶來的多樣的變化。小寶寶也有可以玩的,選擇一下。
★拓展能力:
身體意識、大運動能力、情緒認知、控制力、時間啟蒙快與慢

圖片來自網絡
游戲二:千姿百態的身體★適合年齡:1.5歲+
★準備材料:無
★游戲過程:
游戲一屬于移動性運動(重心需要轉移),游戲二千姿百態的身體,屬于原地運動(axial movements),重心不需要轉移。
①鐘表:想象你是一只鐘表,胳膊是指針;
②風吹動身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有的孩子玩的充氣堡旁邊,會有一兩個小人,下面鼓風機吹著,小人在上面扭來扭去;
③4D電影:想象自己坐在椅子里被吹風、噴水、噴煙霧、吹氣泡、前后搖晃等等;
④折疊人:看看能彎曲身體上的哪些部位?這個我最開始沒有想起來腳趾,噗噗想起來了,還有耳朵,雖然不知道算不算。總結下來,其實,能彎曲折疊的都跟關節有關,所以,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順便讀一下身體類的科普書,做一下知識延伸;
⑤推動和拉動:假裝在推或拉一輛很重的三輪車、假裝在花園里拔草、假裝劃船、假裝游泳等等;
⑥玩偶盒:假裝自己是一個玩偶盒(Jack in the box),一按按鈕,本來蹲著藏在盒子里的身體,騰一下跳起來。這個噗噗很喜歡,還一直問她為什么沒有這個玩具;
⑦花:假裝自己是一粒種子,種下、發芽、長葉子、開花。因為噗噗前段時間種了種子發了芽,還有學校有一首兒歌跟這個過程很像,所以她很喜歡這個模仿;
⑧旋轉:假裝自己是一只陀螺(停不下來、慢慢停下來等等)、假裝滑冰冰上旋轉、假裝在轉呼啦圈。噗噗本來就特別喜歡轉呼啦圈,后來發現有一首兒歌轉呼啦圈。去年秋天在某個地方,撿了黑色塑膠像輪胎皮帶一樣的一個小黑圈,經常當做呼啦圈來轉。
⑨洗衣機:假裝自己是洗衣機在洗衣服,從開始到結束。
★注意點:
①這個可能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探索身體各種姿勢的一個游戲。同樣也是室內戶外都可以玩兒,不需要道具準備。大家現在都很關注性教育,其實,認識身體是性教育的基礎。所以,可以多和孩子玩這些游戲。
②而且,這些游戲很多是假裝游戲,如果孩子有時候很傷心生氣等情緒激烈,又沒有辦法緩解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這些滑稽的游戲,說不定可以重新幫助親子聯結。
★拓展能力:
身體意識、游戲力、創造力

圖片來自網絡
游戲三:千變萬化的協作★適合年齡:3歲+(有一些要年齡大一點的孩子)
★準備材料:無
★游戲過程:
這個游戲下面分享的都是技巧性的一些游戲,有一些是兩人之間的協作游戲,有一些需要自己身體的協作,有一些是動物模仿,有一些可能只適合年齡比較大的孩子。
①無手臂:雙手抱臂在胸前,平躺在地上,滾動;更難一點的,在不打開手臂的情況下站起來。要注意安全。
②手腳接觸:左手夠右腳腳趾,右手夠左腳腳趾。可以同時做,也可以交替做降低難度。
③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坐在地上、腳對腳放在一起,互相抓緊雙手,一個向前靠一個向后拉,一前一后搖動。這個孩子一般玩起來,會有很多變化的花樣。
④背靠背:兩個人背靠背站立,在保持背部始終靠在一起的情況下,嘗試坐下來再站起來。
⑤互相拔蘿卜:兩人面對面坐在地板上,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兩人拉緊雙手,試著拉對方起來,然后再試著坐下。
⑥動物模仿秀:大象走路、青蛙跳、螃蟹走、兔子跳、袋鼠跳、牛走路、小魚游泳、企鵝走、鴨子走、烏龜走等等。
★注意點:
①注意安全。
②要找適合孩子年齡以及動作發展水平的游戲,注意保護。
★拓展能力:
合作能力、身體意識、綜合性運動發展能力

圖片來自網絡;手腳接觸的動作有許多種
今天的三種類型的游戲,都是關于身體的游戲,不需要道具,隨時隨地可以玩兒。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是孩子最初自信的來源,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這么多事。
身體意識,也是性教育進而到安全教育的基礎,“這是我的身體,只有我可以支配我的身體”,這種意識對待霸凌以及成年以后的種種人際關系都是有用的。
PS,我知道我寫的文章,總是太長。包括游戲,其實上面的游戲分著寫,可以寫很多篇。一下子寫出來,一是因為整體,二是方便收藏,用的時候再看。我看書看文章也是,不一定看的就可以用上,可以是用的時候,才想起來以前看過,再去詳細看,然后應用實踐。
前幾天,在寫評估的文章的時候寫過:評估┃如何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周末時間空閑時間如何陪伴孩子,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這也是我為什么固定寫周末游戲的原因。希望孩子們都可以快樂長大。
今天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