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游戲(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心得體會)
錢學森之問是關于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2021年,上海交大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尤其是卡脖子領域的前沿動態,進一步引導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了解學科尖端動向,建立與國同行的個人理想,挖掘創新潛質,在上海市試點,為學有余力的高一學生量身定制大中學創新銜接培養新模式“學森挑戰計劃”。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學森挑戰計劃”2021年結業儀式暨2022開營儀式隆重舉行。“學森挑戰計劃”的新老學員們齊聚云端,共同參加了此次儀式。
近年來,學校以“強基礎、重交叉”為導向,著力打開學科的邊界、學習的邊界、學校的邊界,打造多元化的成才路徑,助力更多優秀的學子向著無盡的未來精彩綻放。學森挑戰計劃也正是以此為契機,前瞻性考慮國家戰略發展與人才需求,打破壁壘、拓展邊界,打造最適合高中生的大中學創新培養新模式,助力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
“學森挑戰計劃”的精神內涵及價值觀
教學傳統: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
精神品格: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
學習目標:Orientation(學科導向)、ideal(家國理想)、talent(創新天賦)、ambition(目標驅動)
硬核內容+創新實踐=非同一般的體驗
上海交通大學“學森挑戰計劃”學習周期為一年,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選取學科最尖端、前沿的硬核內容,授課形式豐富多元,包含學術導論課、學術沙龍、創新挑戰營以及創新挑戰大賽等模式。導論課與學術沙龍注重聚焦前沿、激發理想、創新潛質,課堂講授+案例思考+動手實踐的模式,給予學員相互激發、啟迪與挑戰的平臺與空間,讓學生在學術志趣的激活中不斷發掘自己的學術潛能,去探究新的學術高度;暑期挑戰營與挑戰大賽注重學科交叉、產教結合、學創互促,以學生實戰操作為主要形式,手、眼、腦并用,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和互動性,即學即用,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綜合能力。“學森挑戰計劃”的硬核內容與創新實踐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進一步展示學科特色,提升學科認知,延伸學術視野,最系統科學的課程,最非同一般的風格,為參與挑戰計劃的學生們創造立體化多維度學科體驗之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今年,學森挑戰計劃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更加聚焦國家發展與前沿方向,集結最優勢學科推出七大課程,涵蓋電、機、船、材、經、法、醫七大學科板塊,設計最契合國家戰略的課程設置,聚焦卡脖子領域,錨定國家創新人才需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計劃”具有:最前沿的方向,包含大數據、智能制造/金融經管、智慧醫療等探索未來前沿。最產學結合的計劃,包括深入式專業培養,強調興趣導向,導論課與實踐挑戰并行等。最強大的授課團隊,涉及選取最有經驗的教學名師團隊,國家特等獎團隊,最受歡迎教師,青年教師一等獎等優秀團隊,旨在帶領挑戰計劃學生們開啟全新的探索盛宴。
七大課程主題既有對未來學科前沿發展的思考與指引,更兼具妙趣橫生與智慧創意。《從造島神器到未來海上城市的五個奧秘》,帶領學生領略未來海上城市,戰驚濤駭浪,下五洋捉鱉,海洋強國戰略鑄就國之重器,一起探尋海洋的奧秘。《探索機械之美—數字化設計與三維幾何建模》,講述精美、復雜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帶領同學們一起探索機械之美,希望更多工業4.0最酷炫技術在此誕生。《計算機科學導論—與信息時代的對話》,在人工智能與信息科技時代,帶領學生體味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浪潮。《奇妙的材料》,為同學們開啟面向未來的新材料,如半導體、能源、電化學、光學、磁性材料等等。《經管視角看世界》,從宏觀、微觀等多角度入手,引導學生用經濟學思維認知世界,面對已來的未來。《法之道》,闡釋法與生活、經濟、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關聯,助力學生法律思維的建立,更加適應文化加速、交融互鑒的時代。《感受醫學—探索生命的未知》,塑造全視角、多維度、高素質的“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勉勵同學們成為未來建設醫學強國的重要力量。
強化創新引領力,與國同行
學森挑戰計劃學習內容前沿,挑戰度高,要求嚴格,更扎實的學科知識需要學員認真學習而不受限于它,不斷深入探索。每一位學森挑戰計劃學員在培養過程中都需牢記學習目標:Orientation、ideal、talent、ambition。通過學習足夠多的靜態知識獲取領域導向,不忘創新思維培養和學科前沿探索,建立自己關于這個世界的思維架構和家國理想,充分挖掘創新天賦完成界限突破,建立強烈的使命感驅動,在不斷的探索中將自己的“小我”和祖國的“大我”緊密結合,堅定志向,與國同行。以引領創新為使命,上海交通大學將致力于打造最適合高中生的大中學創新培養,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堅守教育初心,擔當使命、勇毅前行。
2021級學員唐詩涵就讀于七寶中學,選擇了《數字化設計與三維幾何建模》課程,在為期一年的學習中,學到了很多關于無人機、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介紹。唐詩涵說,這讓我體會到了前沿科技的無限遠景。關于核潛艇、航空母艦等大國重器的介紹,更是讓我了解了這門學科在國家發展上的重要意義,也了解了創新的不易,特別是在已經成熟的工程技術領域,必須要跨學科、跨行業,緊跟世界先進水平,才有可能做出大的突破。
2022級學員曹維祺就讀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選擇了《計算機科學導論--與信息時代的對話》課程。曹維祺說,對我而言,計算機是解決問題的全新思路,是幫助我們找到更高維度、更復雜規律的手段。在復旦附中,信息課和大學先修課的開設讓我見識到了很多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的應用場景,如CV,NLP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的諸多例子。但僅僅是應用方面的創新無法滿足我們對探索未知、汲取知識的渴望。唯有算法上、思維上的創新才能達到國家戰略發展和自我成長的要求。在學森挑戰計劃里,我希望能了解更多計算機的理論和思維方式,加深對計算機算法本質的認識。
通訊員:林聰、高璐、王辰軒
照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