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萬眾拓展展覽展示有限公司(鍖椾含寮曢浼椾俊灞曡灞曠ず鏈夐檺鍏徃)
撰文 | 邱書婉 來源 | 界面藝術
在距離三月八號國際婦女節(jié)只有半個多月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討論話題熱度最高的頂流人物,當之無愧是女性滑雪運動員谷愛凌。有人說,這位十八歲的年輕女選手帶給中國人民的禮物不僅僅是二金一銀的奧運獎牌,還有一種十分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尤其是她帶給女性的啟示。
在審美觀上,她說“美麗應該是有力量的、自信的和健康的,三五公里都跑不了,那是能量不夠,一點陽光都不曬,那不叫美麗是不健康”。在個人奮斗上,她說“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兩大目標....我的獎牌99%來源于努力”。在學業(yè)上,她是幾乎滿分的學霸成績考取了世界名校斯坦福。在生活上,她又一直充滿了陽光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xiàn)出滿滿的正能量。這樣的年輕女性形象,贏得了億萬中國觀眾的喜愛和欣賞,有評論甚至說,她將改變?nèi)藗儗ε枷竦亩x。
但回望歷史,過去的幾十年里有一種女性形象其實一直存在并得到過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在她們身上處處都能找到和谷愛凌一樣的優(yōu)秀品質,力量、自信、樂觀、健康陽光,信念堅定。今天是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也是我國第99個婦女節(jié),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讓我們通過《奮斗——新中國歲月回響》展覽中藝術作品的女性形象,一起來回顧中國女性百年奮斗之路。
一、不愛紅裝愛武裝80年前,毛澤東創(chuàng)作過一首四言詩:
婦女解放,突起異軍,
兩萬萬眾,奮發(fā)為雄。
男女并駕,如日方東,
以此制敵,何敵不傾。
到之之法,艱苦斗爭,
世無難事,有志竟成。
有婦人焉,如旱望云,
此編之作,佇看風行。
這首詩是在1939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為《中國婦女》雜志出版而專門題寫的,表達了最直接的兩性觀點——平等和尊重。他認為,婦女占人口的半數(sh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是沒有女子參加,就做不成氣。把婦女形象地比喻為“半邊天”,婦女和男子一樣,也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事實上,伴隨著當時國內(nèi)革命形式的發(fā)展,19世紀初期中國女性形象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反應在外表上(比如俠客風,女扮男裝),更體現(xiàn)在對自我認知的覺醒上。從辛亥革命時期的巾幗英雄秋瑾,到民國時期婦女解放運動代表人物何香凝、向警予、蔡暢、鄧穎超、楊之華等,她們一直為反封建、反帝國侵略,要求婦女在勞動權、平等教育權、平等工價錢、女子參政權及一切婦女應得之權的斗爭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而中共二大(1922年)和國民黨一大(1924年)都將支持婦女解放運動寫進了自己的政治綱要中。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由此也融入到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大浪潮中,成為其中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國共兩黨的婦女代表,第一次共同慶祝國際婦女節(jié),從此每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在城市都會有大型的集會和示威游行,中國婦女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活躍在社會生活中、革命斗爭中,并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權利訴求。那時候的女性扛槍殺敵、爬雪山、過草地,她們雖然平凡,但是勇敢、智慧、善良、充滿熱情和信念,用生命去對抗一切不公,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現(xiàn)出了大量女戰(zhàn)士和女英雄。

圖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是一個刻度一個瞬間,但對那些慷慨奔赴萬里長征的紅軍女戰(zhàn)士,卻是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在殘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下,她們一樣浴血奮戰(zhàn)、艱苦跋涉。一部分紅軍女戰(zhàn)士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長征,另一部分紅軍女戰(zhàn)士卻在戰(zhàn)斗中、行軍中倒下。在約20萬的長征隊伍中,四路主力部隊都有女紅軍戰(zhàn)士,共計2500余名。紅軍女戰(zhàn)士巾幗不讓須眉,她們一樣戰(zhàn)斗,為部隊籌來一擔擔糧食,救助一位位傷員,唱響一支支催人前進的戰(zhàn)歌。畫家杜滋齡的國畫白描,用極其簡單的筆法,將每位紅軍女戰(zhàn)士超人的毅力、非凡的勇氣和無私的獻身精神蘊含其中。
推薦書籍: 《選擇革命:長征中的紅軍女戰(zhàn)士 》,2011年出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作者楊.海倫(美國)

圖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淀泊相連、葦壕縱橫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的隊伍。這支令敵人聞風喪膽,令百姓歡欣鼓舞的隊伍,就是活躍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裝——人稱“水上飛將軍”的雁翎隊。在中國抗戰(zhàn)史上,英雄的雁翎兒女用自己的青春、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贊歌,平凡女性也能有英雄氣概。
推薦書籍:孔厥、袁靜的長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2018年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塑造了楊小梅這樣一位尋求進步,不怕犧牲的女性形象。
二、尋求解放,追求平等早在1927年,毛澤東回農(nóng)村考察之后發(fā)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支持并進一步發(fā)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私有制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的觀點,指出中國婦女深受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四重壓迫。這“四條極大繩索”的壓迫,是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總根源,特別是“夫權”的特殊性。“我國數(shù)千年因不正當?shù)亩Y教習俗,女子在任何方面都無位置。從政治、法律、教育,以至職業(yè)、交際、娛樂、名分,一概和男子分開,退處于社會的底層,除不得幸福以外,還領受著許多不人道的虐待”。(毛澤東《女子自立問題》)。于是從《報告》開始,乃至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毛澤東一直都把農(nóng)村婦女視為階級革命與婦女解放的主體,使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更加具體化,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特別是在蘇區(qū),1938年3月8日,延安舉行紀念“三八”婦女節(jié)大會,毛澤東發(fā)布了《婦女們團結起來》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diào)女性力量對社會解放的重要性,而婦女自身要尋求解放就一定要參與到社會解放的斗爭中。進步思想的傳播讓更多女性,特別是農(nóng)村女性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枷鎖所在,在不斷的斗爭中爭取自由。文章最開篇提到的那首四言詩“婦女解放,突起異軍”,正是寫于此背景下。

圖釋:1940年流傳在晉察冀邊區(qū)一帶“白毛仙姑”的民間故事傳說,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根據(jù)故事,通過加工改編出了歌劇《白毛女》。《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chǎn)黨的階級斗爭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放區(qū)的文藝標志物并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qū)。1964年,芭蕾舞劇《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學校首演,后逐漸發(fā)展成大型舞劇。畫家楊之光的《白毛女》表現(xiàn)的就是芭蕾舞劇中白毛女的形象,經(jīng)典的芭蕾舞姿和白毛女奮起反抗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深深打動了剛剛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民。
推薦電影:《白毛女》,東北電影制片廠,1951年上映,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榮譽獎。
三、以勞動為美,婦女能頂半邊天毛澤東曾在《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婦女受壓迫不僅與私有制度相聯(lián)系,也與婦女在社會生產(chǎn)中的作用有著不可忽視的聯(lián)系。所以,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在《婦女走上了勞動戰(zhàn)線》一文中指出:“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chǎn)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在生產(chǎn)中,必須實現(xiàn)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只有充分發(fā)動和廣泛組織婦女參加社會生產(chǎn)勞動,才能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才能逐步改善婦女的經(jīng)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為婦女徹底解放創(chuàng)造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婦女的進一步解放,主要途徑就是參加社會生產(chǎn),在社會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揮“半邊天”作用。
新時代中國婦女的聰明才智極大地釋放出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那個時代整個社會普遍以勞動為美,充滿力量的“鐵姑娘”眼中閃耀著自信。不僅積極參與生產(chǎn)建設,還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山下鄉(xiāng)開墾開荒。同時參與民兵組織,接受軍事訓練,保家衛(wèi)國。文化上,提升自我,學習知識,參與掃盲。工作上,進入社會的不同崗位,爭當行業(yè)標兵。女性形象是積極的、奮進的、樂觀的、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在國家層面,1960年開始設置了“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評選與表彰活動,更是進一步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女勞模”為象征的“新中國婦女”形象賦予了更明確的性別屬性。同時,在參政議政上,出現(xiàn)了很多女干部代表,并且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

婦女創(chuàng)造的價值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肯定,女性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農(nóng)村是我們廣闊的天地》的主角正是這樣兩位自信的女青年,她們站在田野和鮮花之中,朝氣蓬勃,手中緊握勞動工具,眼中充滿希望,她們是男女平等的代表,展現(xiàn)的也是新中國女性的精神面貌。

圖釋:《金色的道路》是畫家沈浩鵬十七歲時的畫作。年輕的畫家來到農(nóng)村,金色的稻田望不到邊,人們在田間收獲的喜悅感染了年輕的心,即拿起畫筆描繪了充滿希望的豐收時刻。畫面中的勞動女性是那個時代吃苦耐勞的女性形象代表。
推薦電影:《李雙雙》,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喜劇故事片,于1962年3月12日上映。該片根據(jù)李凖的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

圖釋:畫家鄭慕康用仕女畫的技法和審美,描繪婦女們安靜地挑選著種子,同時聽著來自《解放日報》最新消息的勞動場景。此時的農(nóng)村婦女已經(jīng)走出了家庭小范圍,參與公共問題討論,關心國事,積極參與思想建設。

圖釋:《向人民負責》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畫作中郵局工作人員的形象生動樸實,正在縫制郵寄物品的包裹。女性已經(jīng)逐漸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各個崗位當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民代表大會》是畫家潘世勛抓住了人民代表大會的開幕瞬間,將全國各族人民代表匯聚一堂,彩帶飄揚,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一稍縱即逝的瞬間,準確地記錄了下來,將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自信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其中的女性代表尤為讓人注目,說明婦女參政議政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推薦短片:《推心置腹:帶您走近真實的“鐵娘子”——吳儀》,2007年,鳳凰衛(wèi)視《時事亮亮點》欄目
曾經(jīng),被毛澤東總結的四條極大繩索——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依靠國家政策傾向和婦女自身奮斗,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最初幾十年里,四大繩索正在一步步被松綁。在這些藝術作品中女性的面容上,我們仿佛看到的是和谷愛凌一樣的笑容,充滿了感染力。那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自豪感,有主人翁的風采。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回顧過去,不單單是為了紀念,更多是為了提醒和反思,在當下消費為主導的時代里,三八節(jié)對于每一個普通的女性意味著什么?是否應該是一次關于自己性別權利和義務的大復盤?
112年前國際三八婦女節(jié)的設立是為了慶祝婦女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也是一個爭取婦女權利和婦女對政治經(jīng)濟事務的參與的集結令。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婦女工作時候也曾多次提到“支持婦女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夢想”。愿我輩女性不忘初心,牢記目標,繼續(xù)在奮斗的路上,成為新時代的追夢人。
補充背景:
1907年,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杰出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克拉拉·蔡特金發(fā)起并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
1909年3月8日,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國紡織、服裝業(yè)的工人舉行規(guī)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斗爭,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力量。
1911年的3月8日成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從此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就成為了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jié)日。
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
1924年,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紀念活動。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廣州勞動婦女舉行紀念會和游行。會議由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主持,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guī)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
1975年聯(lián)合國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jié),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tǒng)。
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tǒng)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為聯(lián)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