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翔戶外拓展訓練游玩路線(戶外拓展培訓師資格證)

汕尾召開“奮戰三大行動 奮進靚麗明珠”動員會。(作者供圖)
5月16日下午,政協委員報到,汕尾進入兩會時間。汕尾市政協委員王聲效在接受南方+記者采訪時表示,不久前,市委書記張曉強在全市“奮戰三大行動 奮進靚麗明珠”動員會上提出“突圍七問”備受熱議,他認為“突圍七問”之“突圍”主要指思想上要突破汕尾沒辦法發展、難以發展的思維,行動上要采取措施突破汕尾多項經濟指標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長期靠后或墊底的被動局面,奮勇爭先,開創一片新天地,向老區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以下是他圍繞如何“突圍”作出的思考:
張曉強書記的“突圍七問”振聾發聵,切中汕尾實際,引人深思,也催人奮進。汕尾經過歷屆黨政班子的努力,特別是近幾年通過社會、城鄉、政務三大環境整治,以產業園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文創衛為抓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得到較好的發展。2019年GDP達1080.3億元,超過云浮市、河源市,距離倒數第四的潮州差距只有6000多萬元。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第一個一百年(2021年),我們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更好的成績向全市人民交出更滿意的答卷,力爭GDP再進一位。到第二個一百年(2049年),力爭GDP總量和人均GDP均接近全省21個地級市居中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那么,實現這些目標的底氣從何而來,實現的路徑又該如何開辟呢?

汕尾美景。(作者供圖)
堅定信心不悲觀,風雨之后有陽光
可能有人會擔憂,汕尾建市以來,經歷幾次群體性事件和涉毒事件的負面影響,汕尾真的行嗎?真的能突圍嗎?本人認為,汕尾人民要卸下這些歷史包袱,盡管過去經歷了治理之痛,但汕尾再發生類似重大負面事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一是經歷了“治理之痛、形象之殤”的汕尾,人心思進,不再希望發生類似的事件,不再希望汕尾繼續落后。二是在處理多次的負面事件中,各級黨政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有決心有能力將各種影響穩定的“苗頭”處理在萌芽中,三是現代信息科技支持下的基層網格化管理,真正做到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像制毒、“雙搶”案件可以說是無處遁形。四是實行“問責制”之下,問責官員守土有責,不敢懈怠,時刻緊繃著維穩這個弦。近幾年來,汕尾地區治安狀況出現的明顯好轉大家有目共睹,如城區在2018年共有324天無發生“兩搶”警情,實現最長連續71天無發生“兩搶一盜”警情。2019年,共有356天無發生“兩搶”警情,最長連續114天無發生“兩搶”警情。2020年是汕尾基層基礎建設年,通過創新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基層治理機制,將繼續鞏固平安建設的成果。汕尾人民要有信心,汕尾正在一天天地變好,正是集中精神謀發展的最好時機。外地的客商請過來實地看看,汕尾正成為全省最平安穩定、法治環境最好地區之一,必將成為投資置業的樂土、珠三角地區的后花園。

三大優勢顯魅力,轉化優勢為動力
那么,汕尾到底有沒有優勢謀發展?
有的。
1.區位優勢:汕尾是珠三角外延第一圈的城市,是灣區經濟圈距離深圳最近的非珠三角城市,已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已成為深圳第11區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就在家門口。汕尾作為改革開放的沿海城市,本來就沒有不能發展的理由。
2.政策支持優勢: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和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省政府批復的《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這些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利好汕尾,給汕尾發展帶來動力。
3.自然資源優勢:海岸線455公里,長度全省第二;海岸線較為曲折,容易形成深水港,可以充分利用沿海的優勢發展臨海工業、海洋運輸、海產品養殖和加工業等。背山面海又有著廣闊的平原地帶提供優質土地,土地開發利用率不到9%,空氣質量長期位居全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非常好。以上這些綜合優勢是許多陸域城市不具備的,我們要把這些優勢,轉化為推動汕尾發展的動力。
此外,汕尾有“市區紅海西路三個多月成功征收、拆遷、安置568戶實現零上訪,征收深汕中心醫院建設用地200畝完成遷墳1350穴、2000多個金斗只用了40天時間,有僅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回收困擾汕尾20多年的3081輛非法營運三輪車實現零上訪”的“汕尾速度和汕尾奇跡”,在破解社會難題上,汕尾是有啃“硬骨頭”的能力的。
心無旁騖謀趕超,招商引資放實招
汕尾如何趕超突圍?就是集中力量發展實體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汕尾的落后就是經濟的落后,汕尾存在的各項短板,歸根到底就是經濟總量小,公共財力薄弱帶來的短板。近日,市委提出的基層基礎建設、項目雙進會戰、營商環境優化“三大行動 ”給大家指明了方向。其中,“項目雙進”是關鍵一招,是汕尾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推進“項目雙進會戰”中,作出了“大招商、招大商”的重要舉措,在去年機構改革專門設立招商引資機構“投資促進局”的基礎上,組建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支招商團隊,每支隊伍25人,從市直、各縣區的干部中抽調組成,由此我們看出了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的決心?!包S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上海招商組負責人劉禮澤在“出征”前的表態很感人,我們期待四支招商隊伍能成為新時代決勝的奇兵,在“項目雙進會戰”中取得豐碩戰果。當然,招商引資,我們還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偨Y起來,建市以來引進項目落地最有成效的是2016、2017年這黃金的兩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粵東粵西粵北振興發展采取了“產業共建”的形式,在深圳的協助下,這一時期汕尾引進了比亞迪、威翔航空等優質企業。2017年8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汕尾召開“粵東西北協調發展暨產業共建工作現場會”,汕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這種“特區+老區”產業共建的引資模式,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值得繼續推行,更讓人留戀回味。其次,可開展“一把手招商”, 充分發揮市、縣主要領導“一把手招商”規格高、決策快、行動快、效率高的特點,使項目更好落地。現實中,許多企業家很看重在投資項目落地過程中主要領導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以下定其決心。再次,還可以實施“全員招商”,出臺《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對引進項目落地(不包括純房地產開發)的招商人員進行獎勵,把全市干部和群眾的熱情都動員起來,按引進項目實到投資額、投資項目強度、納稅等分類進行獎勵。公職人員以重用提拔或績效獎金形式激勵;體制外人員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和以現金形式進行獎勵。疫情之下,招商工作總體來說是比較難的,但疫情終究會結束,機會屬于有準備和奮力進取的人。
提高土地儲備量,增強招商競爭力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各地招商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各類資金擁有者投資意愿降低,投資行為轉向謹慎,投資趨勢放緩,這無疑為我們吸引外來資金投入帶來很大困難,面對這種形勢,我市要提高企業進入產業園區的競爭力,摒棄過去“先招商、后征地”的思維。當今態勢,很少有大企業愿意再等一年、二年,等征地完成后再投資落戶。我們要先行一步完成征地工作,做好工業園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水、電、氣等要素保障。對于世界500強等投資強度大、落地生產就能產生重大稅收效應的企業,要通過獎補等形式實現“零地價”供地,為企業落地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氛圍,增強企業落地的信心。
運用優勢寫文章,選準招商引資路
我們要注重運用自有優勢,做好營銷汕尾這篇文章,選準招商路徑。臨海是汕尾的優勢,這是許多內陸城市所不具備的;海岸線長達455公里且較為曲折,這是許多沿海城市所不具備的。汕尾要圍繞“海”做好招商的文章,發展海上能源、海上裝備制造、濱海旅游+度假地產、海產品深加工產業、港口物流等。

汕尾美景。
目前,陸豐甲湖灣一帶建設了集合風電和火電的寶麗華能源基地、華能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陸豐核電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千億級海洋能源和裝備制造產業群在這里形成,選擇的就是“海”的優勢。海岸線曲折,意味著存在著多處深水港灣。目前汕尾很需要建造一個大型物流港口,紅海灣白沙湖港灣是一個條件很理想的地方,距離太平洋國際航線僅12海里,具有發展深水碼頭的天然條件,又有大量緩坡地、鹽堿地可供成片開發發展臨港產業。正在建設的興汕高速公路向北經興寧進入江西,向南到達紅海灣,成為廣東貫通南北的二縱線,通車后對建設集疏運功能的物流港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江西贛州等地的礦產資源向南運輸可以就近找到出海口,從海上進入梅州、江西、湖北等地的礦產資源、建材等物資經過東洲港可進入內地,就這個物流港的開發建設,可以尋求央企及大型企業合作。在發展“濱海旅游+度假地產”方面,圍繞施公寮半島、田寮灣、南澳半島一帶,可以招納2-3家大型企業綜合開發,參照惠州巽寮灣、十里銀灘、華潤小徑灣的模式,發展“旅游+度假地產”。遮浪半島一帶的自然風光不遜于上述三個景區,海水水質顯得更優,如果我們營銷得好,不愁招不到大型開發商入駐,陸豐金廂灣也可以參照著這一模式尋求大型企業合作開發。城區則可以通過招商打造馬宮現代化中心漁港,發展捕撈漁業、水產品養殖、水產品深加工、水產品倉儲、貿易物流,使之成為在粵東一帶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中心漁港。當然,如果說繼續發揮其他的優勢,海陸豐還可以整合紅色資源,串珠成鏈,重點打造紅色文創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特色小鎮,陸河可以發展建筑設計電商、青梅加工、生態旅游、康養旅游等產業。紅草新區、海豐、陸豐、陸河四個產業園區要運用區位、用地用工成本低、政策扶持、空氣質量好等優勢,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平板顯示、電子元器件等高端電子產品制造業以及人工智能、新基建等項目開展招商,已經進入項目庫的企業要緊跟上去,盡早推進落戶投產。培育企業要像種樹一樣,一棵棵地去種,一棵棵去呵護,經過積蓄,就能形成一片大森林。
不忘深汕合作情,延續產業共建緣
汕尾把擁有深水港、土地資源豐富、歷史遺留問題少、國土面積463平方公里的四個鎮(深汕特別合作區)交給深圳主導發展,汕尾可以商請深圳支持,由深圳出資設立百億級深汕合作振興發展基金,進一步推動深汕合作,再續產業共建。該基金主要支持汕尾用于產業園區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落戶和招攬人才。汕尾可在與深汕特別合作區接壤的梅隴鎮開辟新的產業園區,作為深汕合作的拓展園區,規劃面積不少于紅草工業園區,承接深汕區產業外溢效應。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對在梅隴工業園區落戶的企業和招攬的人才,享受與深汕特別合作區同等的待遇,對落地企業員工的子女教育,安排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就讀。據了解,目前入庫有意在深汕特別合作區落戶的企業有500家,由于供地等原因,許多企業還沒有落地,汕尾可抓住機會,及早謀劃,搭臺唱戲,與深圳共享招商資源,延續產業共建。
提升城區首位度,打造招商金招牌
城區的城市形象是展示汕尾形象的窗口,是招商引資的店面招牌。作為市政府所在地的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落后,未能成為全市商貿、文化、教育的中心;建市以來,核心市區人口長期保持在30萬左右,仍缺乏人才和人口的聚集效應。針對當前仍然存在的短板,要通過“向上爭取資金扶持、發揮市級財政基礎性作用、運用投融資平臺多渠道籌措項目建設資金”等方式下大力氣打造全市最完善的城市交通、醫療衛生、環保綠化、文化教育基礎設施,要通過打通工業大道西、金鵬路等斷頭路,建設連接“東涌—紅草—馬宮”北部環城通道,暢疏交通,拓寬城市活動空間和做大城市規模。要通過實施“強師工程”等下決心辦全市一流的教育,吸引人口向市區聚集居住,并產生人氣效應,從而推動商貿物流發展。在扮靚城市方面,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創建“國家衛生、省級文明、國家園林、國家森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亦稱“五城聯創”),提高城市競爭力。要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率先在全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方面,率先形成“店小二”服務的示范縣區,打造一批亮點看點,用亮點擦亮招商金招牌。比如,在城區(市直)企業申請用水、用電報裝,三個工作日辦結;商品樓驗收交樓,三個工作日可以拿到房產證等。
愿干善干一起干,眾志成城必突圍
可以預料,汕尾未來發展的道路上仍將面臨許多困難,面臨許多挑戰,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需要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在選人用人機制上任人唯賢,五湖四海,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激勵干部愿意干事。廣大黨員干部也要樹牢“四個意識”,在其位當謀其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奮發有為。以碌碌無為為恥,以奉獻有為為榮,一級做給一級看,“前浪”帶著“后浪”干。我們也要營造讓干部善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氛圍,在謀事創業上,鼓勵作為,激勵創新,寬容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特別在對待有繁重工作任務的基層干部上,既要鞭策,更要厚愛。同時,要大力精簡文件改進文風,精簡會議改進會風,能合并的會議一起開,讓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能騰出時間多干實事,把事干成。近期,好消息不斷傳來,今年4月28日,深圳市發改委提出,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充分借鑒三大世界級灣區發展經驗,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合理確定都市圈發展重大任務舉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灣區建設。5月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外公布了《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點名”廣東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深圳(深莞惠河汕)、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同志們,朋友們,“奮戰三大行動、奮進靚麗明珠”的集結號已經吹響,汕尾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我們堅定信心,在新任市委領導班子領導下,凝聚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擼起袖子加油干。汕尾,急需突圍!汕尾,必能突圍!
【作者】汕尾市政協委員 王聲效
【作者】 陳欣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