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團建設(公司團隊建設)
團隊建設即建設團隊,是一個以目標為導向,以規則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以信仰為靈魂,以合作共贏為前提,齊心協力建設團隊命運共同體的行為和過程。
激發原動力。原動力即原初固有、內生自發的力。欲望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欲望是人的原動力。信仰產生目標,目標產生奮斗,信仰是團隊的原動力。個人的原動力與生俱來,團隊的原動力靠思想生成。團隊建設是一個把個人欲望升華為團隊信仰、又把團隊信仰轉化為個人行為的過程,也是一個用信仰武裝頭腦、用信仰統一意志、用信仰建設信仰共同體的過程。當年,主力紅軍長征后,南方八省紅軍堅持三年游擊戰爭,艱苦卓絕,九死一生,紅旗不倒,挑戰生存極限,原動力就是紅軍將士強烈的救國救民之心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馬列主義信仰。原動力建設生成一種理論,生成一種共識,生成一種文化,生成一種氣場,生成一種信仰,生成一種力量。沒有原動力的團隊必定是消極的團隊。原動力建設固本培元,用信仰武裝團隊,塑造團隊的靈魂。

紅軍長征時經過的雪山——川康邊界的夾金山(新華網)
養成向心力。向心力即忠于團隊、同心同德的力。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向心力就是眾星拱之而產生的力。團隊是個同心圓。團隊的向心力是團隊的吸引力克服離心力的結果。目標令人神往,規則合情合理,隊伍生機勃勃,核心層能力卓越、精誠團結,領導者大公無私、值得信賴,團隊就有吸引力。團隊成員對團隊缺乏安全感、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和責任感,自然產生離心力。向心力是一種認可,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忠誠,也是一種奉獻。沒有向心力的團隊必定是渙散的團隊。向心力建設凝心聚氣,用忠誠澆鑄團隊,夯實團隊的基礎。

造就凝聚力。凝聚力即人際黏合、團結協作的力。鋼筋混凝土引發建筑革命,因為其特有的整體性、可模性、耐久性和凝聚力。凝聚力是一種組織整合力,明確團隊目標,制定團隊規則,平衡團隊利益,培育團隊精神,激勵團隊士氣,促進團隊凝聚,是組織整合的出發點。凝聚力是一種利益契合力,分配公正、獎懲分明,是利益契合的契合點。凝聚力是一種人際親和力,取決于團隊成員能否正確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系,善待與別人的合作;能否正確處理個體與集體的關系,保證對集體的尊重;能否正確處理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實現對自我的超越,用無我成就大我。團隊是人的集合。沒有凝聚力的團隊必定是軟弱的團隊。凝聚力建設強筋壯骨,用合力建構團隊,聚合團隊的能量。

2022女足亞洲杯決賽,中國隊在頒獎儀式上慶祝 賈韋德·達爾攝(新華網)
增強戰斗力。戰斗力即攻堅克難、成就事業的力,是領導力、執行力、競爭力的集成。團隊是通過組織和規則運行的有機體,領導者的格局、膽略、擔當和定力,制度的合理性、程序性、有效性和激勵性,團隊的風骨、風格、風氣和核心競爭力,直接影響團隊的成敗。“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清人趙藩的這副長聯,是對諸葛亮的贊美,更是對后人的警示。蜀漢最終敗給曹魏,敗在蜀軍領導力、執行力和競爭力所構成的戰斗力。戰斗力就是生命力。團隊建設以戰斗力為落腳點。沒有戰斗力的團隊必定是短命的團隊。戰斗力建設養精蓄銳,用勝利鞏固團隊,決定團隊的命運。
作者:李明圣,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總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章來源:《前線》雜志2022年第2期,原標題“論團隊建設”
版式:小林
圖片來源:新華網、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