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拓展訓練(山西拓展訓練)
為大力實施體育強國戰略,推動邢臺市太行山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太行山區體育現代化,加快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河北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邢臺市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邢臺市太行山區域四縣,即沙河市、邢臺縣、內丘縣、臨城縣的(下稱:太行山區四縣)體育產業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期為2019年至2025年。
一、 面臨形勢與發展基礎(一)面臨形勢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居民對健康的意識整體增強,對健康的需求由單一向多元化拓展。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實施體育扶貧工程,發揮體育綜合帶動效應,促進體育和體育產業進入了率先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三件大事”,為河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必將推動我省體育產業跨越發展。我省體育產業政策日趨完善,促進體育消費、專項資金扶持等多項政策必將有力推進體育產業優化結構、拓寬領域、加快轉型升級。隨著“互聯網+”、智慧體育、大數據等理念與工具的廣泛應用,體育產業范圍從封閉化向開放化、融合化擴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強。太行山區四縣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建立,體育與旅游、健康、文化、醫療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趨勢加強,市場化步伐加快,知名企業不斷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投資力度,體育資本市場日趨活躍,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加速重構,處于蓄勢待發的良好態勢。同時,體育產業也面臨著體育設施不完善、體育產業布局較分散、體育企業規模偏小、機制體制不完善等挑戰。
(二)發展基礎太行山區四縣自然地理資源豐富,區域內太行山南北延伸近百公里,擁有山地、丘陵、礦物質、水、地熱等旅游和休閑資源,氣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水系發達,河流湖泊眾多。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8年太行山區四縣人口12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55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區域內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太行山高速、邢石公路等縱貫南北,邢臨高速、邢汾高速、邢黃高速、邢和鐵路橫穿東西,與沙河機場形成了陸空網絡。
體育產業快速發展。體育人口已超過區域人口半數,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培訓、彩票銷售等為主的體育產業體系,以體育旅游、體育康復等為代表的新興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同時,也存在體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不完善、規模小、體育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規模優勢不斷提升。進一步發展天河山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培育了邢臺縣西山康年等一批體育健身休閑特色鄉鎮。體育產業社會投資逐年加快,體育產業總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彩票銷售持續增長。
品牌影響顯著增強。形成以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沙河市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邢臺縣“抗大杯”健康路跑活動、沙河市籃球聯賽、臨城縣“寧發杯”干部職工籃球比賽等一批區域品牌賽事。涌現了臨城縣奧星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抱香谷戶外休閑體育特色小鎮、鵲山水世界等一批本地知名體育企業,打造了邢臺縣天河山滑雪場、臨城縣滑雪場、內丘縣滑雪場、沙河市體育公園等體育旅游度假區。
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冬奧重大歷史機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擴大社會參與,增加市場供給,打造特色品牌,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需求,為建設美麗、富裕的太行山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原則堅持創新發展,推動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新常態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思路,以創新作為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激發體育產業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堅持開放發展,深化改革合作。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強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思路、拓展新空間。
堅持協同發展,促進均衡同步。構建政府引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發展機制,強化體育產業與健康、娛樂、旅游、文化、養老、建筑、信息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促進全民健康。發揮體育產業綠色低碳優勢,強化體育項目、周邊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共同推進,促進人和自然、產業與環境的協調共生發展。
(三)發展目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門類的體育產業體系,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帶動其他產業作用明顯,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產業基礎明顯改善,產業環境不斷優化。
主要指標:
——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0億元以上。
——1-2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基地;建設1-2個規模以上體育產業企業,培育體育龍頭企業或示范性單位4家。
——培育1-2項國際(國家)級單項體育品牌賽事,打造2-3項自主品牌賽事;打造省級以上全民健身品牌賽事3-5項、市級全民健身品牌賽事10項以上。
——培育1-2個省級體育特色小鎮,爭創2-3個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區(精品線路),打造3-5個體育健身休閑示范區。
三、空間布局依據“十三五”時期邢臺市太行山區四縣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旅游發展專項規劃、科技發展與創新驅動專項規劃、文化改革發展專項規劃等,結合太行山區四縣資源稟賦特點和發展基礎,積極引導和推動體育產業各業態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著力發展一批重點體育產業功能區,突出產業特色,凝聚聚集效應,逐步形成“一帶三區五小鎮多基地”的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一帶太行山百里運動健身休閑旅游帶。大力發展“體育+”,推動體育與文化、教育、旅游、健康、養老等融合發展,大力開發太行山區四縣體育休閑旅游資源,打造一批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景區和賽事活動。重點發展岐山湖鐵人三項訓練基地、皮劃艇訓練基地、天河山滑雪、玉泉山莊游泳、南溝門釣魚、秦王湖龍舟等水上運動項目,大力發展登山、攀巖、蹦極、滑草、高空秋千、動力傘、拓展運動、極限運動等山地運動項目,著力發展徒步穿越、馬術、青少年戶外營地、房車自駕車營地、蹦極、高空秋千、航空等有廣泛發展空間的戶外運動。建立自行車運動體校、俱樂部,創建省級運動健身休閑基地。
(二)三區三個城市體育綜合服務區。依托縣城區位優勢、體育場館資源、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體育產業要素基本具備的特點,重點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場館業、體育培訓中介業等業態。重點建設沙河市主城區、內邱縣城區和臨城縣城區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重點打造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大聯賽明星項目,將沙河市籃球聯賽培育成為國際(國家)級單項體育品牌賽事,大力發展中國象棋、環城長跑、廣場舞、游泳、跆拳道、武術、輪滑、拔河等體育賽事,形成以聯賽為龍頭的競賽產業帶動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場館業、體育培訓中介業等綜合體育服務業發展。
(三)五小鎮建設五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扶持建設體育特征鮮明、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充分發揮體育小鎮區域資源優勢,帶動小鎮區域體育、健康及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閑產業集聚區;推動小鎮區域內貧困落后狀況改善提升,增加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以體育相關產業為核心的小鎮,一年四季皆有特色體育運動產品,因地制宜地植入山地戶外、水上、航空、冰雪等消費引領性強、覆蓋面廣的室內外運動休閑場地設施,布局多個運動休閑項目,打造以路羅足球小鎮、西黃村鎮戶外休閑體育特色小鎮、南石門鎮水上運動特色小鎮,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休閑需求。做大延伸體育旅游產業鏈,把健身休閑和旅游、文化、康養、教育培訓等項目融合起來,形成產業鏈、服務圈,提升邢臺縣天河山滑雪小鎮、抱香谷戶外休閑體育特色小鎮、紅石溝國際象棋小鎮、鵲山湖射擊小鎮、臨城綠嶺核桃體育拓展訓練小鎮。
(四)多基地打造多個體育運動訓練健身休閑基地。鼓勵太行山區四縣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體育產業基地,筑牢體育產業基礎。打造體育運動訓練基地,結合區域內山、水、林資源優勢和氣候特點,建設臨城天臺山登山基地、綠嶺核桃小鎮拓展訓練基地、泜河公園休閑運動廣場基地、岐山湖鐵人三項和皮劃艇訓練基地、駕游環形步道健身基地、濱河大道自行車運動基地、環湖公路馬拉松訓練基地;邢臺縣興臺古鎮休閑公園、邢襄古鎮體育極限運動訓練基地、天梯山景區戲雪樂園、川口湖水上運動基地、花漾年華冰雪嘉年華、三山溪谷傳統武術運動基地、左坡漁村足球訓練基地、紫金山戶外拓展運動基地、大峽谷太極拳傳習基地、九龍峽冰雕觀賞區、皇寺八一水庫水上運動基地、云夢山攀巖攀冰運動訓練基地、周公山山地運動健身康養基地、前南峪戶外越野運動基地、野河灣水上運動基地。支持沙河市體育公園建設,推進創建沙河市省級體育健身休閑示范區,推動專業運動訓練和培訓產業加快發展,努力建成具有太行山特色的體育運動訓練中心。打造體育文化創意基地,順應文化時尚創意產業發展趨勢,創建邢臺縣天河山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區、提升邢臺縣前南峪越野健身休閑運動基地、沙河市王硇古村探游休閑運動基地、紅石溝現代農業生態文化體育旅游基地、渡口萬畝花海體育健身休閑基地和秦王湖河北省戶外拓展活動基地及內丘縣鵲山水世界體育小鎮,提升促進體育文化創意產業提質發展。
四、發展重點(一)優先發展體育健身休閑產業深入落實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以戶外運動為重點,引導具有消費引領性的健身休閑項目健康發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
豐富健身休閑項目。積極開發和引進健康有益、趣味性強的健身休閑項目,完善產業鏈條,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大力拓展健身休閑空間,加快建設群眾體育設施,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健身設施。建立覆蓋不同人群的體育健身休閑體系,大力支持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瑜伽、健身交誼舞、氣排球、太極拳、廣場舞、門球、國際象棋、圍棋、象棋等群眾基礎濃厚的項目,促進登山、攀巖、極限運動等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和冰雪運動等項目發展。
推動健身休閑組織發展。壯大健身休閑組織。鼓勵日常健身活動,大力發展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建立常態化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機制,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鼓勵建立健身俱樂部聯盟、協會,培育一批健身俱樂部,滿足健身休閑需求,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各類體育健身俱樂部,支持體育健身休閑企業開展品牌經營,扶持體育實體連鎖經營。推動健身服務企業開展電子商務,促進營銷模式和服務方式創新。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有效運用私人空間,支撐健身休閑業創新發展。積極推行健身行業服務標準,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健身服務業規范發展。
專欄1:體育健身休閑重點項目
1.開展和普及群體項目:太行山區四縣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自行車、滑雪、滑冰、攀冰、漂流、徒步、瑜伽、健身交誼舞、氣排球、太極拳、廣場舞、門球、國際象棋、圍棋、象棋、登山、馬拉松等。
2.健身休閑企業:支持邢臺縣、沙河市、內丘縣及臨城縣的體育單項協會、俱樂部建設。
(二)積極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大力開發競賽表演市場,促進賽事與市場融合,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形成具有特色的競賽表演市場格局。
引入體育賽事。加強與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及體育組織和國際國內知名體育賽事公司的合作,引進和培育符合山地特質、延續性強、群眾喜愛的國際(國家)級單項精品體育賽事,建設具有特色的體育賽事名地。強化體育賽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生活品質,拉動體育消費。
培育自主品牌賽事。根植地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人文資源優勢和資本優勢,積極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賽事,推動特色體育賽事發展,擴大賽事影響力。
大力開展群體賽事。以全民健身品牌賽事為龍頭,大力推進常態化、全民性體育賽事發展,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體育社會組織等舉辦全民喜聞樂見的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環城長跑、廣場舞、游泳、跆拳道、武術、輪滑、拔河等群體賽事活動,政府以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形式給予支持。
健全賽事運作機制。建立和健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承辦,社會參與”的賽事運作機制,出臺企業和社會組織承接重大賽事的獎勵措施以及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政策,提高賽事運作的市場化、職業化水平。建立重大品牌賽事協調機制,完善場館利用、賽事推廣、安保、交通等方面相關措施,優化辦賽環境,降低辦賽成本,控制社會辦賽風險。
專欄2:體育賽事重點項目
1.國際賽事: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沙河市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
2.自主品牌賽事:沙河市籃球聯賽、邢臺縣“抗大杯”路跑比賽、邢臺縣“基地杯”自行車賽和九龍峽自行車比賽、臨城“寧發杯”籃球賽、臨城縣天臺山登山、象棋比賽、臨城縣干部職工趣味競賽運動會、內丘縣“乒協杯”乒乓球比賽。
3.群體賽事:太行山區四縣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環城長跑、廣場舞、游泳、跆拳道、武術、輪滑、拔河、釣魚、龍舟賽、押加比賽。
(三)創新發展體育場館業深化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機制改革,盤活體育資源,擴大體育資產價值和經營效益,提升規?;?、市場化運營水平。
擴大場館資源有效供給。依據河北省體育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化體育場館空間布局,著重推進中小型多功能體育場館建設,推廣可拆裝式綠色環保的體育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便民利民的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車騎行道等體育設施。鼓勵和扶持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與政府合作及PPP模式等多種方式建設中小型綜合體育場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利用廢舊廠房、倉庫、商業等附屬用房,興辦各類經營性專項體育健身場所和建成一批體育服務綜合體。對有條件的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進行物理隔離改造,提升場館資源的利用率,配套和完善各項安保、收費和意外保險制度。
提升體育場館服務效益。深化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機制改革,激發體育場館活力,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運營主體。完善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場館的綜合服務功能,盤活現有區縣體育場館資源,積極發展體育商貿、體育會展、康體休閑、文化演藝、體育旅游等多元業態,推動體育與住宅、休閑、商業綜合開發融合發展,培育體育消費新熱點。鼓勵體育場館通過合作經營、托管經營、服務外包等多種方式,改善運營管理,拓展服務領域和經營范圍,開展健身、競賽、培訓、旅游、會展、餐飲、停車等復合經營服務,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提高運營效益。
專欄3:支持體育場館項目
1.提升綜合體育設施:支持沙河市體育公園、臨城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泜河體育公園建設、提升太行山區四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城市社區綜合體育健身設施,創建沙河市“省級體育健身休閑示范區”。
2.完善單項體育設施項目:內丘縣博樂羽毛球館、雪嵐健身中心、新城游泳館、鵝山登山步道、鵲山自行車、汽車越野賽道、臨城縣天臺山景區登山步道、臨城縣崆山白云洞滑雪場、駕游太行山環形休閑步道、岐山湖鐵人三項、皮劃艇訓練基地、河北綠蕾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彩色耐磨地坪路面自行車環道建設。
3.提升體育場館服務:推進沙河市、邢臺縣、內丘縣、臨城縣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改革。
(四)培育壯大體育培訓中介業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運作,著力培育體育培訓中介組織和專業人才,廣泛開展培訓中介服務。
體育培訓。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體育培訓業,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和良好效益的體育培訓機構。鼓勵開發高中低端相結合、覆蓋不同人群的體育培訓產品,重點開發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廣場舞、游泳、跆拳道、武術、輪滑等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體育培訓產品,適度培育面向特殊人群的體育培訓市場。依托山、水、林、田、湖、濕自然資源、文化資源開發特色培訓項目,拓展體育培訓產業。深化體教融合,扶持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及各類體育組織,開展面向青少年群體的各類體育技能培訓,政府以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等方式給予補助。
體育中介。制定扶持政策,引導體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組織向體育中介公司購買咨詢、策劃、公關、品牌管理、無形資產開發等服務。支持體育中介服務組織參與重大體育賽事的申辦、舉辦和商業化運作。
專欄4:體育培訓中介項目
1.支持體育培訓項目:沙河市5個俱樂部、臨城縣奧星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臨城縣業余體校培訓項目、臨城縣浩博足球場、臨城縣藍天體育健身中心、工業園區體育健身中心、臨城縣崆山白云洞滑冰館。
2.提升體育中介項目:沙河市、邢臺縣、內丘縣、臨城縣體育單項協會。
(五)做大做強體育相關服務業大力發展體育融合項目。大力推進體育健身休閑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復合經營,形成體育健身休閑與醫療衛生、健康、旅游、娛樂、餐飲、房地產等相關產業配套經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體育文化旅游。區域協同、整合資源、壯大市場,大力推進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依托現有體育場館、訓練基地以及旅游設施資源,打造便捷、舒適、健康的體育旅游休閑載體與空間。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集運動、康體、養生、觀光、休閑、度假、商貿等功能于一體的體育旅游綜合體、體育旅游特色小鎮、體育旅游景區、體育旅游度假區及體育主題公園、戶外運動基地等體育旅游載體。大力開發休閑度假、賽事觀摩、運動體驗、體育遺產觀光等體育旅游特色線路和項目。加強與文化旅游企業合作,開發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體育文化旅游新產品,推動體育旅游定制服務,深化體育旅游體驗。積極支持自行車等大型戶外體育賽事打造為體育旅游品牌活動。
體育康復。培育主體、創新產品、融合技術,將體育康復融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發揮部門聯動機制,注重醫體融合,推廣“運動處方”、體育康養旅游,提供體質監測、創傷治療、康復療養、運動減肥等全方位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體育健康社區、運動康復機構和健康管理中心,大力發展體育康復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積極拓展多樣化康體服務推動競技體育資源和科技成果服務大眾健身,加大中醫藥運動康復的應用與推廣力度。
專欄5:體育相關服務項目
1.重點建設體育旅游休閑康養特色小鎮:邢臺縣天河山滑雪場、玉泉山滑草冰雪特色小鎮、打造以西山康年戶外休閑體育特色小鎮、南石門鎮水上運動特色小鎮、臨城縣綠嶺核桃拓展訓練小鎮。
2.創建健身休閑旅游精品景區(線路):沙河市秦王湖河北省戶外拓展活動基地。邢臺縣天河山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區和房車自駕車營地、天梯山景區戲雪樂園、邢襄古鎮體育極限運動基地、花漾年華冰雪嘉年華與冰雪VR體驗基地和邢臺縣云夢山景區冰雪文化節、九龍峽冰雕藝術廣場、云夢山滑冰場、峽谷漂流區。臨城縣天臺山景區省級體育旅游登山線路、九龍峽房車自駕車營地、雷音谷健身步道、周公山登山健身步道。內丘神應王滑雪場(神應王文化旅游景區)。
3.提升體育旅游文化項目:沙河市王硇古村尋石探游休閑運動基地、紅石溝現代農業生態文化體育旅游基地、渡口萬畝花海體育健身休閑基地建設、臨城駕游紅色旅游體育休閑步道基地。
促進體育彩票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強體育彩票基礎建設,優化網點布局,提升網點管理、服務和營銷水平。穩步擴大體育彩票發行量,強化市場創新,利用新媒體營銷手段,不斷完善現有發行銷售模式,探索創新電話、手機等新型銷售渠道,豐富游戲產品類型,規范市場經營管理,全面提升體彩數量、質量、管理效率。發揮體育彩票公益功能,提升體育彩票市場安全和信譽。
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機制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合力。建立太行山區四縣體育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由市發改、人社、工信、財政、旅游和體育等相關部門及四縣相關部門和人員參加的會議,研究制定體育產業發展重大戰略和政策,制定體育產業規劃實施細則,統籌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推動落實。建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考核機制,將體育產業發展作為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太行山區四縣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發展規劃,做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推動區域體育產業發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拓展投融資渠道設立體育產業專項引導基金,確定體育產業發展扶持重點,發揮財政引導資金的示范、引領和撬動作用。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體育產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興辦國家政策允許的各種體育經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規劃建設、土地征用、稅費減免、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同等國民待遇。
(三)保障用地供給,制定配套政策將體育產業用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明確保障體育產業用地的措施,逐步提高體育產業用地比例。鼓勵廢舊廠房、廢棄礦區等改造為體育運動場所,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體育產業。對于體育競賽表演等的廣告性冠名贊助可按廣告費支出享受稅前扣除的政策。對于體育產業中服務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實現與一般工業同價,并取消用水、用電、用氣等額度限制。
著力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大力培養既懂經濟、又懂體育的復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拓寬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加大創新團隊和人才梯隊的引進培養力度。加快引進高素質體育產業人才,深化體育經營單位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加強職業培訓,推進體育從業人員資質認證制度建設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健全體育產業統計調查指標體系和年度統計工作制度,建立體育產業發展監測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