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拓展訓練公司(拓展訓練公司經營范圍)

【文/觀察者網 呂棟】
3月15日,在A股市場一片哀嚎之中,有“AI芯片第一股”之稱的寒武紀跌的尤其慘烈,盤中最深跌近20%,全天市值蒸發50億。3月16日,在大盤暴力反彈的行情下,寒武紀依然跌勢未止,盤中最多跌近6%。
寒武紀的持續下跌,縱然有外部大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可能是源于自身狀況。3月14日晚間,寒武紀宣布其核心技術人員、曾任CTO的梁軍離職,證實了該公司存在“內部分歧”的傳聞。而梁軍離職放棄的不僅有數百萬的年薪,還包括巨額的股權激勵,這更讓外界猜想寒武紀的內部分歧到底有多大。
遙想兩年前,雖然剛被大客戶華為“拋棄”,但寒武紀頭頂“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在一眾明星股東加持下還是盛裝登陸科創板,上市當天暴漲超200%,次日市值一舉突破千億。而兩年后的今天,寒武紀股價已跌去80%,市值幾乎只剩下當初的零頭。
這家由“天才少年”陳氏兄弟創立的芯片企業,在五年虧完30億后仍難扭虧,似乎正逐漸失去股東的信任和耐心,近期至少有三家IPO前的股東宣布大幅甚至清倉減持寒武紀。要想擺脫眼前的這種困境,寒武紀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不能只會“燒錢”,更要努力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畢竟在AI芯片領域,隨著新老巨頭爭相入局,寒武紀早已不是資本眼中的稀缺標的。

寒武紀芯片(資料圖)
內部分歧傳聞坐實,CTO放棄巨額激勵離職
3月15日,寒武紀公告披露,梁軍作為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因與該公司存在分歧,于2022年2月10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寒武紀已于近日為梁軍辦理離職手續,之后梁軍不再在寒武紀任職。
這則消息在宣告梁軍離開的同時,也坐實了寒武紀存在“內部分歧”的傳聞。早在去年12月,市場上就曾傳出寒武紀“高層不和”。
觀察者網注意到,寒武紀曾在今年1月19日的公告中透露,梁軍辭職去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CTO)職務,但具體原因并未披露。與此同時,寒武紀宣布委任梁軍擔任前瞻芯片技術創新中心首席專家,繼續從事技術創新工作。
然而,寒武紀這份強調“梁軍并未離開”的公告,最終并沒有留住梁軍。這位技術骨干被任命新職務不到一個月,便決定與寒武紀徹底分道揚鑣。
市場對梁軍出走的驚訝,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履歷。
寒武紀招股書披露,出生于1976年的梁軍,2000年至2003年,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任工程師。2003年至2017年,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基礎業務部、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專家、高級技術專家。作為主架構師,梁軍曾完成多款高端復雜SoC芯片的架構設計,累計量產芯片超億顆。2017年,梁軍跳槽至寒武紀任職。

寒武紀公告截圖
梁軍對寒武紀的重要性,從一些細節就能看出來。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在寒武紀2020年登陸科創板之際,梁軍是除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天石之外,間接持股比例最高(3.2%)的董監高人員;2020年,梁軍在寒武紀所有高管中領取的薪酬最高,數額為399.7萬元,陳天石僅為103.1萬元。在梁軍加盟前,寒武紀只有一款終端處理器IP產品,之后該公司開始拓展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產品。
寒武紀也在最新公告中提到,梁軍任職期間,為該公司產品創新及研發體系搭建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梁軍離職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據寒武紀披露,該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共授予梁軍10萬股限制性股票,梁軍離職后已獲授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8萬股,不得歸屬并作廢失效。若按梁軍提出離職那天(2月10日)的收盤價計算,這些股票價值約630萬元。
耐人尋味的是,寒武紀曾在梁軍提出離職當天(2月10日)公告披露,該公司向402名激勵對象歸屬2020年限制性股票71.5萬股,但在所有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中,只有梁軍的本期股份歸屬數量為0,而公告同時提到,有2名激勵對象放棄本期限制性股票的歸屬權利,這其中是否有梁軍不得而知。


寒武紀公告截圖
從寒武紀本次公告來看,梁軍最終還是獲得2萬股該公司股票。但十分尷尬的是,寒武紀當初確定的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每股65元。而截至3月16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已跌至65.1元,現在賣出每股只能賺一毛錢。
除此之外,公告披露,梁軍直接及間接持有寒武紀股東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的出資額共計5萬元左右,占出資額總額的37.60%,這些出資額應按照實繳成本加算年利率5.00%利息的回購價格進行轉讓,具體以最終文件為準。
股價暴跌80%,“失去”華為后勁不足?
對于技術骨干的毅然出走,寒武紀只強調了兩點:一梁軍離職會對研發管理工作產生一定影響;二該公司研發體系完備,研發隊伍專業,專利儲備豐富,梁軍簽署了競業限制條款以及知識產權的保密及安排協議,他的離開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這種說辭似乎難以安撫市場,梁軍離職的消息披露后,寒武紀股價兩天累計大跌近20%。這家中科院背景、頭頂“AI芯片第一股”登陸科創板的明星公司,在成功IPO兩年后,股價已暴跌80%,市值從最初的1200億跌至僅剩200多億。

寒武紀股價走勢
寒武紀誕生于2016年,專注于各類型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開發業務,創始人陳天石中科大少年班的出身及中科院計算所的持股,對寒武紀獲取市場知名度有不小的幫助。但真正讓該公司名聲大噪的還是華為。

截至2021年9月30日,陳天石持股寒武紀29.87%,中科院計算所100%控股的中科算源持股16.41%,二者分列寒武紀第一、二大股東
2017年,梁軍加入寒武紀的首年,華為推出移動處理器麒麟970,AI性能成為主要賣點,這款芯片搭載的NPU IP就是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1A”。2018年,華為麒麟980再次與寒武紀合作,搭載寒武紀第二代IP產品“1H”。
對于剛成立的寒武紀來說,華為訂單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營收來源。財報披露,2017年-2018年,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占寒武紀總營收比例均在98%以上,而對華為的IP授權銷售金額又占寒武紀IP授權業務的97%以上。
但華為帶來的“名利雙收”并未持續太久。2019年,華為發布自研的昇騰910和昇騰310兩款AI芯片,徹底放棄寒武紀的解決方案。寒武紀的IP授權業務營收也隨之斷崖式下跌,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98.95%降至2019年的15.49%。
痛失華為這個大客戶后,寒武紀2020年選擇沖刺科創板,阿里、聯想、科大訊飛等明星股東加持下,寒武紀上市當天大漲230%,第二天市值便沖上千億,但沒想到上市及巔峰。隨著股價長期萎靡不振,寒武紀也被市場質疑失去華為后,后勁不足。
不管有沒有華為,財務表現都是影響寒武紀股價的重要因素。
2017年-2020年,寒武紀營收從百萬級別增長至4.59億元,但一直沒有扭虧,同期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和4.35億元。最新披露的2021年業績快報顯示,寒武紀年內營收為7.21億元,同比增長57.12%;歸母凈利潤虧損達到8.47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94.98%。
最近5年,寒武紀凈虧損總額接近30億元,已把IPO募來的28億元虧完,同期總營收不到20億元。但寒武紀并不缺錢,截至2021年9月底,該公司貨幣資金還有38.6億元。
保持高強度研發,一直是寒武紀對巨額虧損的解釋。2017年-2020年,寒武紀研發費用分別為0.30億元、2.4億元、5.4億元和7.6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80.73%、205.18%、122.32%和167.41%。截至今年3月15日,該公司共擁有研發人員1228名,占總人數比例為80.37%。


寒武紀公告截圖
行業競爭加劇,股東清倉減持
被華為“拋棄”后,寒武紀重金砸研發,無疑是想再找其他出路。
自終端IP授權業務受挫后,寒武紀2019年以來已相繼拓展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產品。2021年1月,寒武紀首顆7nm云端AI芯片思元290量產,11月又發布第三代云端AI芯片思元370,同樣為7nm工藝,號稱性能領先行業主流GPU。在邊緣端,寒武紀2019年推出思元220芯片及加速卡。
截至2021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收結構已較兩年前大幅改變。期內,寒武紀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營收占比60.74%;云端業務線貢獻的營業收入占比為32.50%;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的占比已不足1%。

2021年上半年,寒武紀各業務營收情況
雖然營收結構大幅改善,但如何開拓像華為一樣的大客戶,一直是寒武紀的難題。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最近兩年,寒武紀主動披露的大額訂單少之又少。2020年12月,寒武紀中標南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一期)智能計算設備采購項目,金額3億元;2021年12月,該公司中標江蘇昆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智能計算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金額約為5億元。
可以看出,寒武紀近期的大單多與政府項目有關,有的甚至還涉及到關聯交易。
讓人擔憂的是,隨著更多玩家涌入AI芯片領域,寒武紀開拓市場勢必會更加艱難。在國外,像英偉達、英特爾等巨頭擁有牢固的先發優勢,國內像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同樣實力不菲,加上大量明星資本加持的GPGPU新星像天數智芯、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寒武紀面對的局面不容樂觀。
就連寒武紀自己也曾坦承,由于“銷售網絡尚未全面鋪開”、“軟件生態(與英偉達等)存在一定差距”等原因,面臨著未來市場推廣與客戶開拓不及預期的風險。
外部競爭壓力加劇、內部核心技術人員公開出走,股東也坐不住了。
2月22日,寒武紀公告披露,該公司股東寧波瀚高過去6個月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該公司股份727.8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1.82%,減持總金額約6億元,剩余持股比例為1.26%。
僅一天后,寒武紀再次披露,該公司股東蘇州古生代創投擬在未來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持有的所有寒武紀股份(2.56%);與此同時,寧波瀚高也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清倉所持寒武紀股份;持股寒武紀3.52%的國投創業基金計劃減持該公司股份2%;三位股東的股份均在寒武紀IPO前取得。

寒武紀公告截圖
再往前看,今年1月11日,寒武紀曾公告披露,有68名激勵對象放棄21.6萬股的股票激勵離職,按當天股價計算這些股份價值近2000萬元。
股東清倉式減持、員工放棄股權激勵離職,對陷入虧損泥潭的寒武紀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頭頂“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寒武紀未來最終將走向何處,投資者只能拭目以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