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建拓展開場白(團建拓展的目的和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提到聚會,我們所能想到的活動內容是這樣的:吃飯、喝酒、唱歌、打球、玩紙牌。這些活動,卻是能夠讓我們放松心情,但如果舉行得頻繁了就會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一方面是覺得浪費時間,另一方面覺得有些流于形式化。那怎么樣才能把朋友聚會、團建活動、拓展訓練舉辦得有聲有色呢? 在此,我們可以利用焦點討論法(ORID)這一提問工具。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參與者在主持人(舉辦方)的引導下,共同深思相同的問題,讓聚會有松有馳。
什么是焦點討論法(ORID)呢?它包含以下四個層次的問題:
(1)客觀性層次:這個層次的問題問的是談話背景中的各種事實?
(2)反映性層次:這個層次的問題能夠喚起人們面對客觀事實時結局結局立即出現的情緒、感覺以及客觀事實素帶來的聯想。
(3)詮釋性層次:這個層次的問題幫助尋找客觀事實帶來的意義、價值、重要性,以及探尋具體的行動策略。
(4)決定性層次:這個層次的問題想要找出決議,給對話華或是年過句號,祖師討論者形成決定、采取行動。
接下來,用一個例子來解釋焦點討論法的四個層次:
背景:白天,幼兒園老師帶領蓓蓓參觀了消防大隊,晚上,媽媽和蓓蓓聊參觀的事情。
媽媽:“今天去消防大隊看到了什么?”(客觀性層次)
蓓蓓:“看到了紅色防止,還看了叔叔們住的地方,吃飯的地方。”
媽媽:“有你覺得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嗎”(反映性層次)
蓓蓓:“有呀,叔叔們床上的被子都疊成了豆腐塊。”
媽媽:“為什么老師帶你們去參觀消防大隊?”(詮釋性層次)
蓓蓓:“老師向讓我們自己做家務”
媽媽:“那你以后怎么辦呢”(決定性層次)
蓓蓓:“媽媽,明天早上起床以后,我自己疊被子。”
其實,焦點討論法(ORID)四個層次的提問遵循了人類思考的自然心理過程和認知行為邏輯,即:
感知信息——內在反應——判斷思考——做出決定。
用焦點討論法做聚會設計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聚會、團建活動、拓展訓練等一般都有三個環節的內容,即開場白、提問交流、結束語。
根據焦點討論法(ORID),我們來設計以上活動的三個環節。
1.設計內容一:開場白
開場白的作用:給與會者營造安全感,并且讓大家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提問方式:請分享出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對大家能有啟發。
提問之后的效果:期待參加者在彼此的經歷中,可以收獲到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并從中學習。
2.設計內容二:提問交流環節
A.客觀性層次問題:客觀性是指數據、事實。是外在的現實。
類似的問題有:
a.你在哪里工作?
b.工作內容是什么?
c.在過去的一年中,你可以立即想到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d.今天我們一起做哪些活動?
e.今天的食物有哪些?
B.反映性層次問題:
目的是讓參與者與聚會的主體、現場的小伙伴們建立起關系。
方式:提出的問題通常與感受、心情、回憶或聯想有關。可以將“喜悅“憤怒”、“興奮”、“迷惑”、“害怕”這些詞匯加到問句中。
類似的問題有;
a.這件事情讓你有什么感受?
b.什么時候讓你感到驚訝?
c.什么讓你感到喜悅/
d.是什么讓你印象如此深刻?
C.詮釋性層次問題;(關鍵環節)
類似的問題有:
a.領導為什么這么做?
b.他的話有什么意義?
c.這件事情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d.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D.決定性層次問題(做出決定、行動、承諾等)
類似的問題有:
a.在接下來的一周,你將怎樣做來提高你的工作質量?
b.我們給今天分享的活動取個什么響亮的名字呢?
3.結束語
諸如“感謝大家的積極分享、參與”之類的話語來收尾!
經典模板:
開場白
“三個月前我們曾經相聚,今天大家有聚到了一起。在這三個月中大家都經理很多事情,有開心的,有令人失落的、有成長、有挫折。期待大家分享出來,一起探討沒意見時期對我們的影響。現在,我先拋磚引玉,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一起來聊聊。”
提問交流環節
客觀性層次問題:在過去的三個月里發生的,現在立即可以回想起來的事情有哪些?
反應性層次問題:是什么讓你對這件事情印象如此深刻你?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詮釋性層次問題:在這件事之后,你有什么不一樣?你聽到小伙伴們分享的事情,給你帶來的啟發是什么?
決定性層次問題:你希望給今天分享的故事取個什么響亮的名字,使之成為我們以后溝通中的安好呢?
結束語
謝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我們對工作中經歷的點點滴滴進行了探討,對工作、對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謝謝各位!
朋友,活到老、學到老,學會焦點討論法,告別食之無味的那些聚會、活動,開啟美麗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