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拓展訓練價格(蘇州拓展哪家好)
文 | 李安琪
編輯 | 蘇建勛
電池上游原材料商正在持續“躺賺”。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需求火爆,鋰電池供不應求,導致上游原材料價格一路狂飆。2021年3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不過5萬元/噸,到今年3月已經突破50萬元/噸,足足翻了十倍。
3月中旬,國內鋰電原料供應巨頭“贛鋒鋰業”發布2021全年業績:全年營收111.62億元,同比增長102.07%,凈利潤51.75億元,同比增長405.03%,比“鋰業雙雄”另一個玩家——天齊鋰業的2021全年預計最高利潤24億還多出一倍,成為名副其實的“鋰王”。
市場的熱浪還在翻騰,贛鋒鋰業也更加炙手可熱。贛鋒鋰業2022年1-2月營業收入3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60%左右,凈利潤1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00%左右。目前市值達到1858億。
這家從上世紀90年代生長起來的江西本土企業,趕上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好時機。目前贛鋒鋰業正在從全球五大洲買鋰礦、開采資源,馬不停蹄地將其加工為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電池核心材料,或是進一步制作成各種類型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輸送給嗷嗷待哺的行業下游企業。
《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贛鋒鋰業創始人李良彬身家已經達到365億元,同比上漲155%,成為江西省首富。
難得的是,面對當下市場的瘋狂,李良彬始終有著清醒認知。在2022年給全體員工的新年致辭中,他直言:鋰產品的周期性非常明顯,“有20萬元的昨天,也可能遲早有4萬元的明天?!?/p>
市場追捧的風口與企業面臨的深淵,往往一步之遙。而這些認知以及隨之而來的鋰礦資源儲備、新技術研發措施,都源于過往兩次驚心動魄的經驗總結。
“下?!眲摌I90年代,國內曾興起一波公務員下海創業潮,彼時市場經濟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機會擺在年輕人面前。
1997年,30歲的李良彬決心辭去江西鋰廠的國企工作。此前,他在江西鋰電廠工作了近九年,一步步從技術員、工程師、升到科研所副所長、所長,再到溴化鋰分廠廠長,資歷已然不淺。
但外資壟斷的狀況難以撼動。在當時,全球的鋰資源幾乎被智利礦業化工 SQM、美國洛克伍德、富美實 FMC 以及澳大利亞泰利森等國際巨頭把控。
李良彬曾在央視采訪中回憶道:90年代初 SQM(智利化學礦業)開發了鹵水提鋰,彼時江西鋰廠還是礦石提鋰,前者開發成本低,后者開發成本很高?!八許QM的產品一賣到中國來,導致行業廠家都無法生存?!?/p>
雖然從江西鋰電廠離開,但李良彬并沒有看衰鋰產品的前景。
1997年,他與江西鋰電廠的4個同事成立了河下金屬鋰廠。李良彬曾表示,當時河下金屬鋰廠從生產金屬鋰起步,主要有幾方面的考慮:
“金屬鋰的毛利率較高,一噸產品售價48萬元,凈賺15萬元到20萬元;但如果進一步加工做碳酸鋰的話,資金明顯不足,投資一個冶煉廠費用很大,2000噸的規模,要有1億-2億元的資金準備。”
而在當時,河下金屬鋰廠的起步資金尚要由政府支持,保守起見,李良彬決定先從金屬鋰開始。
于是,河下金屬鋰廠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作坊,逐步擴張,不斷提升金屬鋰生產效率和產品品類,終于在2000年正式成長為贛鋒鋰業。回想起來,李良彬依舊感謝97年的出走,才有了今日的“江西鋰王”。

贛鋒鋰業加大對海外礦源的投資
兩次風暴一路走來,李良彬遭遇的,并非都是坦途。
鋰產品曾幾度上高樓。正如李良斌所言,電池鋰產品發展的周期性非常明顯。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帶動產能擴張,行業玩家和資本涌入,市場供大于求,行業發展步入下行階段后回到正常水平。
而行業的周期性戲碼,李良彬已經在過往20年中見識過兩次。第一次風暴來臨是2008年,金融風暴從美國席卷全球。
李良彬在活動上聽到一位博士關于次貸危機的演講,預感海嘯即將來臨。當時,基礎鋰產品技術門檻并不高,行業涌入的玩家眾多,市場需求也不大。不少玩家都采取了低價出售,虧本處理。
但李良彬認為,低價銷售對企業的危機應對來說并非萬全之策,所以揮刀斷臂,終止了老舊產品的擴建中試改造,同時加快新產品如電池級碳酸鋰的研發,還在風暴來臨前加大銷售力度,加強資金的回籠。
當國際金融危機接近尾聲,贛鋒鋰業的電池級鋰系列產品已經能規模上市,獲得市場青睞,企業經營獲得了轉機,到目前為止,電池級碳酸鋰依然是贛鋒鋰業的重要盈利產品。
2010年,贛鋒鋰業正式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第二次風暴來臨則是在2016-2017年。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補貼等因素驅動,迎來一定程度的爆發。以碳酸鋰為核心原料的磷酸鐵鋰電池受到市場的追捧,行業玩家不斷擴大產能。
不過李良彬認為,碳酸鋰市場可能會接近飽和,以氫氧化鋰為核心原料的高鎳三元電池或成為新的行業風口。于是贛鋒鋰業全力研發、提產氫氧化鋰。
也是在2017年末,碳酸鋰價格有所回落,氫氧化鋰產品需求旺盛,贛鋒鋰業再次踩對了風口,2018年贛鋒鋰業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鋰業唯一“A+H”股上市公司。
“你要去顛覆別人,而不要等到別人來顛覆你?!痹谶^往的20年中,李良彬的這句話數次得到驗證,曾經揮刀斬向巨龍的少年,終于長成了巨龍。
買礦+超車,做全能型選手目前,贛鋒鋰業已經形成了上游資源開采、中游提煉加工、下游電池制造、回收的全產業生態,產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
贛鋒鋰業還和全球一線電池供應商、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的戰略關系,包括韓國LG化學、特斯拉、大眾及寶馬等。
當下,新能源汽車真正迎來市場化爆發,鋰產品也迎來了較大發展周期。相關證券機構表示:這輪因新能源汽車爆發帶來的鋰電產業增長,目前還沒有看到拐點。
此前在接受電池中國網采訪時,李良彬指出:相當一部分鋰資源掌握在國外企業手里,而國外企業對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火爆沒有足夠了解,所以擴產的速度或者意愿沒有中國本土企業那么強,由此導致鋰的供不應求,該釋放出來的產能沒有釋放出來,最終造成鋰供需的不匹配。
“全球的鋰資源是不缺的,關鍵是看資源在誰的手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針對這輪周期,贛鋒鋰業已經多番出海,通過漸進式參股、簽訂包銷協議的方式能穩定原材料供給。據了解,贛鋒鋰業目前已經收購了無錫新能鋰業、國際鋰業愛爾蘭公司、美洲鋰業近20家公司的股權,在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愛爾蘭和中國青海、江西等地均持有優質礦源。

圖源:贛鋒鋰業官網
2021年11月,贛鋒鋰業還和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上演了一場國際搶礦大戲,雙方都想將加拿大一家鋰業公司千禧鋰業收為麾下。最終加拿大鋰業公司美洲鋰業,以4億美元收購千禧鋰業所有流通股。美洲鋰業的大股東正是贛鋒鋰業。
商戰外行看熱鬧,但對贛鋒鋰業來說,上游礦源的獲得是志在必得,至少不能在鋰電產業需求如此旺盛的時刻受制于人。據了解,贛鋒鋰業在全球布局的鋰資源權益儲量近3400萬噸,全球第一。
目前,贛鋒鋰業的重要產品氫氧化鋰、碳酸鋰及金屬鋰產能分別為8.1萬噸、4.05萬噸、1600噸。近日據財聯社報道,贛鋒鋰業內部人士透露:阿根廷Cauchari-Olaroz鹽湖項目將于今年下半年投產,規劃年產能電池級碳酸鋰4萬噸。
“只要新增的資源項目能夠盡快投產,就能緩解鋰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李良彬此前表示。
這些產能的釋放,無疑會幫贛鋒鋰業再度穩固“鋰王”的位置。

圖源:贛鋒鋰業官網
除了在上游大力買礦之外,贛鋒鋰業還在嘗試不斷延長自身產業鏈。布局鋰電池制造就是其中之一。
1月22日,贛鋒鋰電年產10GWh的鋰電池產線已經在江西新余投入運營。目前在 新余、東莞、寧波、蘇州、惠州等地設立鋰電池研發及生產基地。
雖然和寧德時代等電池巨頭在電池產能規模方面相距懸殊,但贛鋒鋰業已經瞄準了一條全新的電池道路——固態電池。同是1月22日,贛鋒鋰業的首批固態電池已經在50輛東風E70電動車上完成交付,率先實現固態電池的產業化。
與此同時,李良彬一直堅信:退役電池就相當于城市礦山。當新能源市場成熟的時候,依靠回收所提取的鋰資源,能滿足大部分電池生產需求。因此贛鋒鋰業也于2016年成立贛鋒循環,著手廢舊電池及材料的循環再生。
對于廢舊電池,此前的回收方式主要是靠火法——煅燒成金屬塊,再進行提取,但這個過程中電池的鋰會在煅燒過程中損失掉,無法有效回收。而贛鋒鋰業表示,經過數年的技術攻堅與創新,目前已經實現鋰的回收率超過90%。贛鋒鋰業曾在2019年報中表示,已經擁有每年回收3.4萬噸動力電池的能力。
上述這些措施,都將李良彬過去20年的企業生存法則體現得淋漓盡致:永遠比行業發展周期看得更遠一步,才能跑贏行業大多數企業。用中國人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居安思危。
當下的鋰電行業看似瘋狂,但總有行業周期下行的一天。買礦可以穩定供應鏈,但一旦行業下行周期到來,買的礦搞不好會砸在手里。而贛鋒鋰業無論是揮兵布局鋰電池、固態電池,還是往下游電池回收擴展,無疑都能讓公司在行業下行階段,有更好的自保能力。
參考資料:1、CCTV紀錄片《與“鋰”同行》
2、《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發表新年致辭:常備不懈方可馳而不息》
3、《李良彬:從“鄉鎮作坊”到“鋰業龍頭”,堅定地走著自己的“鋰”想之路》, AI財經社
4、《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世間的路有千萬條,我只選一條》,經濟日報
5、《洞見 | 贛鋒鋰業李良彬:鋰的供應能保證鋰電池行業的發展》,電池中國
歡迎關注 36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