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拓展訓練(泰安戶外拓展培訓)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教育要面向未來,孩子們只在文化課程上得到高分、進入名牌大學,我們就覺得把他們培養成功了,這種想法已經非常落后。孩子們的成長遠遠不是幾門課程的優秀成績可以代表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才是我們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最終評判標準。
在青少年接受了長期的應試教育以后,另外一種可以作為補充的戶外體驗式學習教育方式正在興起,這就是素質拓展訓練。
八零后,九零后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獨生子女一代身上的優缺點越來越顯著,直接影響到了工作業績,人際關系,個人生活,從而對整個國家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優點就是自信,張揚,有活力,充滿激情和創造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自私、冷漠、動手能力差、缺乏溝通協作的能力,這些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從個人發展來說,直接影響了他們以后的職場前途;從部門、單位來看,無謂的內耗,不順暢的各自為戰,都在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降低團隊的工作效率;大到國家發展,這一代人,會在不久的將來相繼走上領導崗位,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那時國家在他們的治理下,是團結和諧,井然有序,還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事關國運,不能不重視起來。
毛澤東主席在他的哲學名著《實踐論》的結尾總結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的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論。”
強調實踐,強調知行合一,是古今中外優秀的教育家,哲學家反復提倡,并盡量身體力行的。
拓展培訓正體現了這一認識論的精髓。它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它以運動為依托,以培訓為方式,以感悟為目的。它與傳統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相比,少了一些說教和灌輸,多了一些運動中的體驗和感悟。

探索、發現,勇敢的少年。
拓展培訓在形式上是一種戶外體能運動,它運用了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同時又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可以說是當今教育對知行合一理念的成功踐行。
(一) 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中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拓展培訓的各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我們會產生自己的認識,然后與大家交流分享,又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從而使自身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這就是認知發展理論的現實價值所在。
實用主義學說:不墨守成規,一切合理部分為我所用,“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簡潔有效的方法并推廣使用,取得良好效果,這些符合實用主義學說的理論闡述。

我相信你們大家,我不怕。
(二) 教育學中個體主觀能動性理論:
客觀環境不斷的變化,激發出來人們的需求也在變化,從而調動
了人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個體自身發展的動力。在拓展培訓中,設計的場景、環境、情節對人們提出許多挑戰,同時又把難度控制在大家能力許可范圍內。只要付出努力,團結一致,就能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滿意的成績。這是教育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價值體現。
(三) 管理學中的層級管理、計劃制定、組織、領導、控制等理
論,也在拓展培訓中被實踐。在一些課程中,學員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基層、中層、高層管理者的不同工作重心。這對他們在今后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完成工作任務起到促進作用。

更高、更快、更強。
另外,拓展培訓對少年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癥狀有比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感統失調是困擾現代大城市孩子的一個問題,據統計,有85%的都市孩子有程度不同的感統失調癥狀,其中約有30%為重度感統失調。其日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動作不協調等,上學后表現為不專心聽講、容易發生沖突、學習困難。如果不及時矯正,超過12歲,就容易定型,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直至成年,很難融入社會環境,從而影響孩子正常發展。
單純的感覺統合訓練場地狹小、缺少互動、器材簡單,而拓展培訓恰恰能夠彌補以上缺陷。在廣闊的天地中盡情舒展身心,孩子們通過各種游戲環節互動交流,既加強了人際交往、進行了科學訓練又探索了大自然。這些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在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中有效組合,使得肌體和諧運作,增加了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因而得到許多感統培訓師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