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萬眾拓展訓練有限公司(東營兒童拓展訓練)
作者:孫紅軍(東營市教育局局長) ;紀海龍(東營市教育局兼職教研員)
青少年紅色教育是一項政治工程、基礎工程、系統工程,應堅持系統觀念和創新意識,致力于縱向深耕的長遠布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圍繞為何教、誰來教、教什么、何處教、怎樣教,著力構建青少年紅色教育體系。
為何教:為青少年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基。紅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從百年黨史構筑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刻苦學習、不懈奮斗的豐厚滋養,樹立許黨報國、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有利于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從播下革命火種的小小紅船到領航復興偉業的巍巍巨輪的奮進過程,切身體驗偉大祖國從神州上下山河破碎、大地沉淪黎民涂炭、四億人民任人凌辱的危亡時期到神州上下完全獨立、萬眾歡呼中華萬歲、炎黃子孫氣吐眉揚的恢弘局面;有利于青少年逐步體會共產黨人救國的犧牲壯志、興國的實干精神、富國的高尚品質、強國的堅定夢想,徹底重溫共產黨先輩為國為民的情懷和大仁大義的壯舉,真正認識黨的偉大、美麗、崇高、光榮,激發愛黨、愛國的樸素情懷,了解和贊頌黨的豐功偉績,從小樹立“長大要為祖國立功勞”的宏偉志向,投入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有利于青少年搞懂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個問題,從而實現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徹底地傳承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教什么:開發紅色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建設是全面推進紅色教育的核心步驟。一是聚焦政治引領與價值觀塑造,把握紅色教育的根本任務和課程目標。二是循脈而行,依史而建,從黨史之脈梳理紅色資源,設計課程內容,編好紅色教材。三是尊重師生,適切開發,把國家意志、黨的領導和師生滿意和諧統一于課程體系建構的全過程。山東省東營市在開發紅色教育課程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新校園紅色理念,建設校園紅色文化,形成文化浸潤式環境課程;挖掘一般課程紅色內容,凸顯紅色要素重點教學,形成要素滲透式國家課程;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密切關聯生活實際,形成知悟一體式思政課程;結合中共中央指導意見,依托紅色資源稟賦,形成沿黃九省式研學課程;聯合家校社一體辦學,促進多維資源凝紅聚艷,形成三位一體式融合模式;打通大中小幼學段壁壘,促進紅色教育一以貫之,形成步步登高式發展階梯。紅色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關鍵依托,應該既有長鏡頭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線也接地氣,既有意義也有意思。東營市教育局紅色教材編委會為避免一般教材空喊口號、硬性灌輸、史料枯燥、冗長難讀、不易理解等問題,編寫出版了《一顆童心永向黨——中國榜樣少年故事》,采用“黨和國家領導人寄語+榜樣少年故事+英烈遺作誦讀”的編寫體例,向廣大少年兒童進行系統的黨性黨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誰來教:培育紅色教育教師體系。紅色課程開發與應用的關鍵是建設紅色教育教師體系,用紅色信仰引領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一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系統組織教師進行紅色教育專題學習,鍛造一支又紅又專、致力于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師隊伍。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建設、黨員名師工作室建設、黨史學習教師共同體建設,構建政治化與專業化深度融合、黨員教師與群眾教師強度結合、“四史”教育與百年主題高度契合的生態圈層。二是結合社會力量形成專兼職互補的紅色教育師訓機制。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廣泛有序地引入以黨員干部、五老團隊、群宣隊伍為代表的人民群眾,為學校教師上黨課、講黨史、潤初心、塑使命,充分拓寬教師接受紅色教育的渠道,全面增加教師學習紅色教育的深度,根本強化教師實施紅色教育的力度。教師應以高度政治自覺接受紅色教育,以大道指引傳道、以大業驅動授業。東營市初步建構了紅色教育教師體系,以落細落實為行動準則,以學深悟透為基本目標,組織教育工作者持續開展黨史學習活動;科學整合“全市思政課教師培訓”“市委教育工委基層黨組織書記學習”“不忘初心系列特色黨課”等主題活動,豐富發展黨史專家深入講、革命前輩親身講、百姓名嘴身邊講等講課形式,形成政治化、專業化、系列化的師訓課程,強化教育者先受教、先學而后教、學深而教善。
在哪教:構筑紅色教育陣地體系。一是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場域作用、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思政的主陣地作用。按照“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的教育宗旨,實現從先進到后進的全員育人、從管理到教學的全過程育人、從國家課程到地校課程的全方位育人、從校園文化到班風師風的全場域育人,打造培根鑄魂的紅色教育首要陣地。二是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共青團的凝聚信念作用、少先隊的學習先鋒作用,引領共青團員旗幟鮮明跟黨走、少年隊員團結赤城聽黨話,鍛造一根黨團隊一脈相承、牢不可破的政治培養鏈條,貫穿培根鑄魂的紅色教育關鍵陣地。三是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革命文化陳列場館的熏陶作用、紅色資源網絡空間的輻射作用,形成“山上山下、紅旗如畫”的紅色教育社會陣地。東營市著力構筑紅色教育陣地體系,在常規課堂啟智增慧的過程中納入黨史知識,為青少年打好紅色底色。在開學第一課、畢業典禮等關鍵節點融合紅色活動,為青少年注入儀式感和參與感;廣泛建設和改善東營市黨性教育實踐中心、劉集支部舊址、《共產黨宣言》陳列館等本土紅色教育基地,增強青少年黨史學習興趣,豐富革命傳統體驗感受;開發“紅色+文化研學”“紅色+民俗非遺”“紅色+生態自然”等10余條旅行線路,讓青少年身臨其境;利用當前師生網絡閱讀、手機閱讀等習慣,在教育局公眾號開設紅色教育專題欄目,發布市域紅色教育整體情況、典型案例、最新進展,讓紅色教育走進師生碎片化閱讀空間,開辟新陣地、啟迪新思路、產生新思想、完成新體驗。
怎樣教:創新紅色教育教學體系。一是教學內容突出針對性和次序性。按照青少年形象思維發達、情感豐富多樣的心理特點,遴選真實、生動、以青少年為主體的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按照黨的發展歷程進行從前到后、從淺到深、從知到行、從思到悟的教學內容編排。二是教學方法突出靈活性和綜合性。在講授與討論的過程中灌輸真學真信的黨史知識,在情境教學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覺自悟的學習精神,在現場教學與參觀教學的過程中樹立情理交融的理想信念,在問題探究與任務驅動的過程中培育真懂真用的政治素養。三是教學過程突出文化性和藝術性。紅色教育是塑造青少年純粹信仰、賦予青少年高尚使命、成就青少年美好人生的鑄魂大業。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剛柔交錯,以文化人,古今并舉,以文育人,讓紅色教育自然而然入心入腦,走深走實。四是教學評價突出全面性和實效性。評價要求教師在史論結合上講透理論之道,在縱橫比較中講深自信之基,在賡續傳統中講活精神之源,在生動實踐中講出未來之問。評價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和理解黨史,貫通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濃厚的家鄉情、堅定的報國志、偉大的中國夢。東營市創新紅色教育教學體系,具體采取以下措施。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采取遞進設計,強化分層滲透。先要扎好根——深刻了解愛黨少年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英勇壯舉。然后樹好干——全面把握愛黨少年在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勞動事跡。再要長好枝——親切感受愛黨少年在改革開放后的全面發展。最后散好葉,刻苦學習愛黨少年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卓越表現。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傳統形成和發展的連續性、延展性、時代性,突出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
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