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團建拓展(承德叢林拓展)
1月14日,承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就“承德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進行新聞發布。
據悉《承德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21年12月29日經承德市政府批準正式印發。

《規劃》立足承德市“三區兩城”發展定位,深度謀劃創新示范區“兩線兩區”重點示范布局,重點把握“1178”總體思路,也就是“堅持一個引領”“遵循一條主線”“實施七大科技工程”“提升八個方面能力”。
堅持一個引領就是堅持以高質量建設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引領,拓展國際視野、落實國家意志、推動地方實踐,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配置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重塑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遵循一條主線就是堅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主線,重點聚焦“3+3”主導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面塑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優勢。
實施七大科技工程即堅持雙鏈融合,雙輪驅動,持續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大力實施創新示范區引領工程、創新發展科技支撐工程、創新載體提能增效工程、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人才引育開放創新工程、創新環境優化提升工程,著力構建完善以產業創新、人才引育、政策激勵為主的創新支撐體系。
提升八個方面能力:一是著力打造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承德模式”,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二是著力提升高新區(園區)創新創業能級水平,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三是著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3+3”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四是著力推動創新平臺量質雙升,持續提高創新承載能力。五是著力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六是著力創新人才引育機制,吸引高端人才向承德集聚。七是著力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積極融入京津冀創新發展大局。八是著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規劃》的重點任務:一是圍繞創新示范區建設,聚焦創新示范區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尚不凸顯,梯度解決方案不夠科學完備,典型案例成熟度仍需提高的問題,在規劃的第二章提出,“十四五”期間著力建設可持續發展核心創新服務平臺,布局可持續發展重點示范項目,實施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科技專項,推進可持續發展示范縣(市、區)建設。大范圍、多領域、深層次的配置創新資源,著力打造可持續發展樣板和典型模式。謀劃開展區域性、品牌化、常態化的主題宣傳活動,推動高層次交流展示,積極且廣泛的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創新示范區建設。
二是聚焦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培植區域創新發展新優勢。我們在規劃的第三章,重點圍繞科技創新服務“3+3”主導產業發展、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在“十四五”期間,重點瞄準主導產業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探索推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揭榜掛帥”機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進一步強化優勢產業賦能,強化新興產業引領,加大民生保障和公共安全領域科研支撐。
三是圍繞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為打造河北科技力量作出承德貢獻。在規劃的第四章,聚焦承德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充分發揮科技管理部門組織者作用,主動布局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服務機構。主動協調高校、行業骨干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等產學研用各領域單位,構建相互銜接的創新平臺體系,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加快構建以承德高新區為龍頭,以各省級高新區為支撐全域創新發展新格局,為我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承德貢獻。
四是聚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夯實創新主體地位。“十四五”時期,我們將著力打造以企業為主的創新創造生力軍。在規劃的第六章,做了3方面部署安排,一是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力爭實現我市省級科技領軍企業零的突破,到2025年達到5家。二是發展壯大創新企業群體,培優做強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既從創新企業的數量上下功夫,又在質量上要成效。遵循企業成長的客觀規律,把握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分類施策,梯次培養。三是推進企業聯合互促創新,圍繞釩鈦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潔能源等主導產業,支持創新要素集聚,推進以企業為主的創新聯合體建設。
五是圍繞開放合作和人才引育,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瞄準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滯后,科技領軍人才短缺,高層次創新團隊匱乏的問題,在規劃的第七章,一是強化創新人才外引內培,主要從積極落實省創新人才各類計劃外引人才和提升本土創新人才培育能力入手,拿出務實舉措。二是主動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對接合作,促進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開放合作的新局面。三是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機制,強化高校院所和企業的供需精準對接服務能力。主動承接京津技術轉移,以各類園區為載體,推進“京津研發、承德轉化”,推動一批高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燕都融媒體記者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