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素質拓展(廣州拓展基地)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思琦、李煥坤
4月1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在廣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公布,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廣州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4.5%,全市各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斷完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實施5項提升行動聚焦青少年、農民等科學素質提升
《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實施5項提升行動,即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方案》進一步指出,要持續舉辦好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積極開展科技類特色高中創建工作;引導中小學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廣泛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
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開展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強科普小鎮和科普特色村建設,到2025年,建設科普小鎮15個、科普特色村150個。
要面向產業工人廣泛開展職業技能、信息技術等職業教育和培訓,辦好“廣州職工大學堂”;開展全民數字技能培訓;推動相關互聯網企業做好外賣、快遞、直播、網約車等新興領域、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提升工作。
要依托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養老服務機構等,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
實施6項重點工程聚焦科普信息化、產業化提升
《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實施6項重點工程,即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實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科普產業繁榮工程、實施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
《方案》進一步指出,要依托現有的科技館、博物館、紀念館、校史館等設施和資源,打造一批科學家博物館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積極申報國家和省科普教育基地;加快建設廣州科學館,有序推進區級科學館均衡布局、分期分批建成,推動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小型專題科技館和行業科技館;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圖書館等平臺拓展科普服務功能。
要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深入開展廣州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廣州科普游等深受市民歡迎的科普活動。
要推動科普市場化產業化,研究探索建設科普產業園;積極搭建科普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產業鏈;推動科普產業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具有廣州特色的科普產業體系。
要引導和支持科學共同體聯合申辦和舉辦國際科技論壇、學術會議、科普論壇,組織參與國際科普展覽與交流活動;積極參與國家層面舉辦的“一帶一路”青少年科技活動、科學教師培訓等人員交流和合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