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夏令營拓展訓練營(臨沂哪里有好的軍事夏令營)
為有效解決孤困兒童暑假看護難等問題,幫助孤困兒童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暑假,由市關工委、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慈善總會聯合舉辦的“點亮夢想 成就未來”臨沂市關工委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團2021年50個夏令營活動,目前已有31個夏令營圓滿結營,其他正在籌備組織的夏令營因響應疫情防控要求停止舉行。
在這里,每一天都值得紀念
臨沂市關工委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團夏令營紀實
“針對存在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不端行為的“硬骨頭”問題兒童,我們今年專門為這些孩子舉辦了夏令營特訓班,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集中教育培訓。”作為七天全程參與夏令營特訓班的志愿者,夏中全感觸頗多,“帶孩子的情感是復雜的,有疲憊,更多是‘教學相長’的快樂,尤其當孩子們坦誠地和你分享他們的想法,你也能看到他們的成長進步時。每此刻,便覺得自己從‘志愿者’轉變為‘伙伴’,既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更覺得責任重大。”
盛夏的天空,湛藍澄凈,陽光格外的燦爛明亮,孩子和志愿者們也如這七月一般熱情赤誠。本次夏令營特訓班選取的營地坐落在沂南縣銅井鎮馬泉休閑園內,這里有俊秀的山峰以及寬闊的江水,郁郁蔥蔥的景色最是沂蒙風景絕美之時。“為助力孤困兒童幫扶工作,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我們主動免費提供了專門的場地給夏令營使用。”馬泉休閑園經理劉洋表示,作為一個集林果生產研發、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生態旅游養生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創意休閑農業園區,馬泉休閑園希望能為孩子和志愿者們提供一個學習、玩耍和治愈的有趣地方。
每天清晨,孩子們早早地起床行,走在馬泉休閑園內,吹著怡人的晨風,一路欣賞沿途的美景,在依山傍水的小路上齊聲吟誦,認真的模樣可愛至極,途中還有偶遇羊咩咩的驚喜,歡聲笑語在碧空中久久蕩漾。
與這些美好共同存在的,還有夏令營特訓班里的狀況百出。最初的幾天,夏令營毫無紀律可言,“他打我了”“他罵我了”“我要回家”等哭喊聲、吵架聲不斷入耳。“第一天就有個孩子哭鬧著不在夏令營呆了,就是要回家,回家找奶奶去,在場的志愿者輪番上陣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志愿者代生強說,“后來了解到這個孩子沒有媽媽,爸爸精神上有問題生活不能自理,在家和奶奶相依為命,除了上學從來不出門,去上學也不和同學說話,看到別的同學和老師就害怕。”知道孩子的情況下后,志愿者心疼不已。慶幸的是,經過志愿者們一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說,孩子終于答應留在夏令營里。
孩子是愛的源泉。隨著夏令營特訓班活動一天天有條不紊地展開,孩子們和志愿者之間也越來越親密。孩子們開始主動和志愿者分享他們的小秘密,也會邀請志愿者和他們一起吃飯做游戲。慢慢地,孩子們的狀態也穩定了下來,他們開始適應夏令營里的一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蘭陵縣礦坑鎮,志愿者正耐心地為夏令營的孩子細致地講解,以種植者的身份引導孩子們參與到種植、生長管理、收獲等環節中,拓展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讓孩子體會勞動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為孤困兒童開辟課外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活動空間,是我們開展夏令營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讓孩子們在理論與實踐、現代與傳統的深度融合中得到成長。”蘭陵縣礦坑鎮孤困兒童服務團團長王世財介紹,今年的夏令營在武漢理工大學17名支教大學生的幫助下,40余名志愿者陪伴50多名孩子愉快地度過了16天的夏令營之旅。
“我很喜歡夏令營里的活動,在這里可以繪畫、讀書,還能聽志愿者叔叔阿姨講故事,我在這里交到了好多好朋友,這個暑假太有意義了。”在沂南縣團舉行的夏令營里,小慧正與小伙伴在教室里安靜讀書。記者在這里的夏令營課程表上看到,除了課業輔導外,還有破冰游戲、感恩教育、少兒編程、學習陪讀、傳統手工藝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
“在這里,孩子們可以開展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勞動實踐等活動,這一系列‘暑期套餐’,不僅讓孩子學得津津有味,也讓前來支教的大學生受益良多。”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高曉莉一放暑假就聯系了沂南團孤困兒童服務團團長李晴,利用暑假期間帶領學校的學生前來沂南團夏令營支教。“夏令營的模式對于孤困兒童來說非常好,可以讓孩子們在這個暑假安全健康、學好玩好。”高曉莉說。
放暑假后,志愿者鞠淙羿就放下工作,主動報名來到了蘭山區團夏令營。“孤困兒童的暑期生活較為枯燥、乏味,這樣的一個平臺,可以保證孩子的暑期安全,也可以為他們培養更好的作息及學習習慣。”鞠淙羿說。
在蘭山區團里,像鞠淙羿一樣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不在少數。教室里,他們為孩子答疑解惑;餐廳里,他們為孩子準備可口飯菜;宿舍里,他們為孩子提供舒適休息……志愿者們根據自身實際,優化場所和內容設計,為孤困兒童提供道德培育、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服務,增強孩子們思想道德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
給孤困兒童一個幸福的童年,不僅是志愿者的心愿,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夏令營活動幫助孩子樹立了自信,讓孩子們能夠通過在夏令營的活動中,認識自己,認識生命,認識他人,認識世界,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感,有感恩之心,善解人意的當代青少年。同時增強了他們與人相處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們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在快樂與感恩中健康成長。我們期待著孤困兒童能早日獲得一個本該屬于他們的幸福、健康的童年。
臨報融媒記者 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