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極越拓展基地(哪個公司的深圳企業培訓)
“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完工,裝修工作接近尾聲,預計今年可投入使用,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內完工。”4月15日上午,縱橫股份常務副總、董事會秘書李小燕一直忙于參加視頻會議,同多家客戶洽談合作,而縱橫股份的新項目——四川天府新區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項目進展備受關注。
深耕工業無人機領域的縱橫股份研發和辦公位于成都高新區,目前制造工廠位于成都雙流區,全新的“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落地四川天府新區,并在綿陽、德陽、彭州等地開展飛機測試。2020年,縱橫股份啟動實施四川天府新區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項目,這個占地50畝的園區將給企業發展帶來全新的助推力。
這股助推力能夠釋放多大產能?“項目瞄準建成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工業無人機生產線,產能規模折合標準機型約3700架。”李小燕說。
企業“大”了需要更大載體
新基地產能是目前產能2倍以上
“工業無人機的生產制造需要先進的設備、工藝,對測試環境要求較高,企業要想牢固樹立行業頭部地位,就需要一個更大的園區來承載,這是現有場地沒法承載的。”李小燕說。
談到企業發展,李小燕提到了一組數據,“無人機由于其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數據化等優勢催生了眾多工業無人機應用場景,帶來了切分市場蛋糕的機遇。從產品的銷售情況看,縱橫股份已在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領域占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約70%的業務來自政府部門或大型企事業單位。”
四川天府新區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項目效果圖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縱橫股份在行業市場內的無人機保有量超過3000架,總飛行時間超過30萬小時。“傳統工業無人機需要跑道等基礎設施且航時受限,而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的技術邏輯是實現直接起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實現平飛,然后再進行垂直降落。”李小燕透露,目前縱橫大鵬無人機已經擁有8個產品型號,飛機自重從6.8公斤到105公斤,飛機載荷實現1公斤到20公斤,在航時方面,能達到1小時到10小時不等,最高飛行海拔可達7000米。
企業發展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而承載企業發展的研發、生產等功能載體也面臨“成長的困惑”。“從長遠看,企業穩定發展需要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根據地’,目前的辦公場地和生產車間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業務需求。”李小燕說,四川天府新區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項目將建兩棟廠房、一棟研發大樓和生活配套設施,“預計形成3700架無人機的年產能,是目前產能的2倍以上。”
飛機應用場景正在催生新商機
發揮牽引力量推動上下游產業集聚
硬核技術之外,應用場景的拓展正成為工業無人機企業實現躍升的一項必備技能。在高速公路巡檢、海域禁漁期監視監測、森林防火、環保監察等領域,工業無人機的利用早已不是稀罕事,這其中正在催生更加細分的市場機遇——數據服務。
“無人機飛上天后,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大數據服務正在成為行業新趨勢,一些客戶提出新要求,讓我們幫助其在飛機飛行中開展數據處理和分析,而且要同地面的智慧城市系統相兼容,這意味著,無人機和互聯網的融合、推動構建時空大數據的趨勢日益增強。”在李小燕看來,未來,工業無人機行業其實蘊藏了數據服務的新機遇。
四川天府新區大鵬無人機制造基地項目效果圖
行業面臨新機遇的同時,產業鏈的短板也在凸顯。“一架工業無人機的生產涉及上千個零部件,產業鏈長,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這對產品供應鏈帶來挑戰和機遇,工業無人機飛控系統與地面智慧系統的協同、發動機技術迭代、輕量化材料的研發、傳感器的研發等眾多環節都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起合協作”,李小燕還提到了采購環節的一個例子,“比如,很多原材料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本地配套存在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產業鏈,這個短板亟待補齊。”
行業瓶頸如何打破?一些共識舉措正在形成。四川省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同意組建四川省無人機產業創新中心的復函》,原則同意四川省無人機產業創新中心組建方案,一些本地企業參與其中,通過攜手合作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
在成都市的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中,“工業無人機”成為其中一條重點產業鏈,縱橫股份也成為鏈上的一環。讓企業感受明顯的是,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中,行業間的協作頻次正在增加。
本地相關政策正在“加碼”,對縱橫股份而言,參與城市建圈強鏈,一些新的計劃正在醞釀。“政策刺激下,全省無人機產業發展步伐正在提速,企業間合作關系在增強,作為首家工業無人機上市公司,發揮牽引作用至關重要。”在李小燕看來,通過頭部企業的“牽引力量”,聚集產業上下游的配套合作伙伴逐漸在成都落地,這樣能夠減少供應鏈環節的物流成本和溝通成本,降低企業間的整體交易成本,作為上市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也會成為下一步的考量。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