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地方(江蘇拓展基地簡介)
旅游業向來是臺灣島內的支柱產業之一。由于島內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再加上多年來發展和成長,島內旅游行業從事人員眾多,專業化水平較高。不過近年來,受到兩岸關系波動以及疫情影響,島內旅游業壓力激增,有些地區甚至出現導游比游客還多的窘境。對于深陷危機中的島內旅游從業人員而言,8月6日舉辦的平潭國際旅游島五周年建設成果新聞通報會,值得關注。
在通報會上,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布了五年來,平潭國際旅游島交出的成績單。從旅游體量看,《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獲批以來,平潭累計接待游客243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6.01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分別為12.2%、12.8%,均居福建全省前列,五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別相當于前十年的2.6倍、11.4倍。
在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臺灣同胞也深度參與進來。截至目前,共有143名臺灣導游通過換證考核取得福建省臺灣導游專用證,101名臺灣導游通過采信認證獲得執業資格,旅游文體領域就業創業臺胞約有3000多人。
什么是兩岸融合發展?平潭,這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用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兩岸文旅深度融合的范例。
島內有數量眾多且專業的旅游從業群體,大陸有資金、市場和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雙方的文旅融合,既解決了島內旅游從業人士的職業發展瓶頸,拓寬了從業視野,也給平潭帶來了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讓平潭國際旅游島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成熟的配套。
通報會上,平潭綜合實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深入拓展兩岸文旅融合方面,平潭打造兩岸旅游共同市場,引進臺灣知名團隊參與平潭旅游規劃策劃、項目建設、運營管理,加強常態化交流合作,尤其是在鄉村旅游、民宿經營、文創開發方面加強常態化就業合作。“平潭已初步成為兩岸旅游的共同家園。”
從2016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起,到2021年8月,平潭國際旅游島建成五周年,昔日無名海島已然蛻變成為旅游熱島。如今,平潭島上,華僑城歡樂南島、南寨山文旅綜合體、世茂海峽戀島、南北街文化街區改造等標志性項目正加快推進,國際郵輪港、國際演藝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南島語族、國際高端酒店、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項目也在加快建設。
隨著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推進,平潭旅游業穩步向前發展,旅游業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高,以2019年為例,這一指標已達到9.0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50.2%提高至2020年的60%,基本實現了既定的國際旅游島2020年第一階段目標。
去年年底,被譽為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鐵路、全長88公里的福平鐵路正式通車,該鐵路連接福建省會福州與全國第五大島平潭,共設福州、福州南、長樂、平潭等6座客運車站,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這條高鐵線路的聯通,就像一條紐帶一樣連接起兩岸的方方面面。平潭到臺灣北、中、南部客貨運航線實現全覆蓋;以高鐵中心站為交通紐帶的環島生態廊道及通景路、環景路建設也正在穩步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事實證明,只有切實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才能不斷夯實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未來,平潭將繼續推進從傳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從單一景區景點旅游向綜合性旅游目的地轉變。平潭旅游業發展永不止步,兩岸文旅深度融合也將不斷涌現出新機遇和新成就。(關其行)